正文 第10章 給孩子的自信添磚加瓦,抗挫折的孩子不怕輸(2)(2 / 3)

因此說,父母擔負著讓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習慣、遠離虛榮攀比心態的艱巨任務,而這也是每一個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

1.別對孩子有求必應

現在,很多家庭因為大多隻有一個孩子,父母都把他當成了全家的希望。於是就容易對他百依百順,對他的要求是有求必應,不管是吃的穿的、玩的用的,隻要他想要的、想做的,父母都會滿足他,哪怕自己省吃儉用、清苦度日也要全力滿足孩子。

曾有一個已經二十多歲的男孩,從小就過著"要星星給星星,要月亮給月亮"的生活。高中畢業後用父母辛苦借來的錢出國留學,實際上是出國混了幾年,回國後還帶回一個女朋友兩人一起繼續啃老,繼續拿著父母的錢揮霍,搞得已經退休在家的老父母四處跑腿去為他找工作。

這種對孩子有求必應的做法看似是對孩子的愛,可是它最終隻能讓孩子變得懶惰、不負責任。這種結局想必是每個父母都不願意看到的。

2.幫助孩子製定消費計劃

美國的父母,在孩子的學業方麵不會像我們國家的父母這麼重視,但他們對孩子的理財能力的培養卻毫不含糊。比如他們在孩子八九歲的時候就要求他們能製定一周的開銷計劃,12歲時則要能製定約半月的開銷計劃。他們要求孩子通過做家務勞動等來掙得零花錢,因為掙得的零花錢有限,這就需要他能理性消費、根據自己的收入來計劃支出。

有一個10歲的中國男孩和父母去了美國之後,父母聽從了一個美國朋友的建議,開始按照美國的家庭教育方式開始教兒子理財。比如讓他通過做家務來換取零用錢,而且還給兒子在銀行建了一個賬戶。有了自己的零花錢和賬戶的男孩感到很開心,他更加努力的做家務以不斷增加收入。他為了保證銀行卡裏的存款餘額逐月遞增,開始精打細算、量入為出。

在父母的教育影響下,這個孩子很少有浪費奢侈的現象,而是非常理性、非常有計劃的支配他的每一分收入。

3.教孩子客觀地認識自己

要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有一個客觀的認識,既不要過高地估計自己,也不要無視自己的短處。優點並不一定是自己比別人好的地方,缺點也不一定是自己不如別人的地方。並且,優點和缺點往往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絕對的優點和缺點。如果孩子能客觀地認識自己,即使自己不如他人,或者被人輕視,也能自我排遣,獲得心理平衡,不至於用誇張或逃避的方式來保護自尊。

4.教孩子正確地對待社會差別

社會有等級性,孩子也有等級觀念。輕視弱者、尊重強者是客觀存在的。一個貧賤的家庭背景確實會遭到他人的輕視,如果在乎這種輕視,他人可能會更加輕視。相反,如果不計較,也就少了幾分煩惱,就不會做出傷害自己親人或自己的事情。

當然,絕大多數孩子的虛榮心屬於一般心理現象,不需要心理治療,隻要進行自我心理調節,戰勝虛榮就行了。

但父母們也要認識到,凡是虛榮心強的孩子往往在其個性成長中,會出現諸如情緒不穩定,不認真學習,缺乏意誌力等問題。總之,虛榮心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阻礙孩子健康成長的壞習慣,父母應采取必要的方法予以糾正。

細節25:培養孩子良好的競爭習慣

思彤的父母為了不讓女兒在未來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慘遭淘汰,他們便運用一切能用到的方法來鼓勵女兒參與到和同學們的競爭中。思彤也很爭氣,從小學到初中一直都是前三名,絲毫沒有辜負父母對她的期望。

看到女兒所取得的成績,思彤的父母倍感自己的鼓勵措施發揮了巨大功效。但是,就在思彤麵臨中考的時候,傳來了不幸的消息。

原來,中考前進行的一次模擬考試,思彤沒有像往常一樣名列前三甲,隻是取得了第五名。

這讓一直沒出過前三名的思彤難以接受。她反複尋找原因,最終確定是前麵有兩名同學在考試中有作弊行為。

一時氣不過,思彤竟然拿出隨身帶著的水果刀,刺向其中一名同學,致使同學受傷。

看完這個故事,您或許深感錯愕,僅僅一兩名的成績之差,就打打出手,現在的孩子這是怎麼了?

追根溯源,我們可以從思彤所受的家庭教育上找到答案。她的父母望女成鳳心切,希望女兒能取得好成績,將來好適應社會競爭,於是就無所顧忌的鼓勵女兒參與競爭。這樣,孩子一旦受到丁點打擊,就會承受不住。試想,如果思彤能夠認識到勝敗乃兵家常事,自己應該多從自身找原因,即使真的是同學作弊而超過自己,那豈不更證明自己實際能力比他們強嗎?

可遺憾的是,她的父母沒有培養她良好的競爭習慣,沒有讓她了解到競爭的意義。這種做法非但其不到推進作用,反而會導致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誇獎而惡性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