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家長們必須看到,孩子的自卑感一旦產生,就會阻礙他們的進步,影響他對社會、對人生的看法,有些孩子甚至還會因此走向生活的反麵。
那麼,父母應該怎樣幫助孩子來克服自卑心理呢?
1.引導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作為父母,有必要引導孩子逐步認識自己的品質、性格、才智等,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優勢,也看到自己的不足。對於自己有優勢的地方,盡力發揮,而對於自己的不足,在努力彌補的情況下,更要學會接納,尤其是那些無法改變的事情。千萬那不要因為自己某一方麵的缺點就討厭自己。
同時,父母還要告訴孩子不要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做比較,因為這樣越比就會讓他越自卑。父母應該引導孩子多看自己的長處,經常給他鼓勵,這樣才能激發他的信心。
2.父母要戒除比較心理
有些父母很愛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做比較,當自己家孩子表現得別人好時,就沾沾自喜;當自己孩子不如人時,就以此來刺激孩子,試圖激發孩子前進的激情和動力。
然而父母們不知道,這會對孩子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
孩子和大人一樣,他們也都有強烈的自尊心,為了這份自尊,他們會追求上進,追求別人的讚美。也因此,他們對自己都有一定的期望值,當達不到時,他們也會感到沮喪,這時,如果父母還要拿孩子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進行比較,就好比往孩子的傷口上撒鹽似的,會讓孩子越發覺得自己沒用。
所以說,做父母的,不能僅僅從自己認為的角度去做"對孩子好的事",而應該多關心孩子的心靈,放低標準,給孩子減壓。
3.適當降低對孩子的要求
有的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巴不得孩子做什麼都能做好,哪怕是超出其能力範圍的,父母也幻想著孩子能夠做到。其實,這樣做,隻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挫敗感。
要想讓孩子達到預期的遠大目標,首先要給他確定的是容易實現的目標。當孩子發覺隻要一努力就能實現一個小目標後,父母再幫他加大難度,提高目標,並在此過程中肯定和鼓勵孩子,那麼孩子的自信心就會越來越強。
說到底,隻要父母能夠耐心地對孩子進行引導,少一些比較和責備,多一些些掌聲和鼓勵,那麼在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愛的同時,也會讓孩子在實踐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之後的喜悅。這樣,自卑感自然而然就不存在了。當然,對於孩子的自卑情結,父母最需要做的是防患於未然為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切忌因望子成龍給孩子施加過大的壓力,或總是拿別人的長處和自己孩子的短處做比較,這樣才能幫助孩子避免自卑情緒的侵襲。
細節24:讓孩子遠離虛榮心的侵蝕
任宇今年升入了初中。這個成績優異又聰明帥氣的男孩,很招人們喜愛。不過,任宇現在特別愛講排場,穿的衣服鞋子都要名牌,就連背的書包也必須是"耐克"。用他的話說,"這才叫有範兒"。
有幾次,任宇回家後,看到父母給他買回來的衣服,是沒牌子的。雖然衣服也很好看,但他堅決不穿,而且還為此大哭大鬧。
攤上一個這樣的兒子,讓任宇的父母很是頭疼。他們雖然家境不錯,但不想助長孩子這種奢侈做派。媽媽問任宇,而任宇的理由是:"我的同學可都穿名牌呢,就我穿一個沒牌子的衣服,怎麼好意思跟人家在一起玩。我不穿,人家會笑話我的,那樣的話,我幹脆別去上學好了。"
你自己是否也正有任宇這樣的一個非名牌不穿的孩子呢?
很多父母都困惑不已,不知道現在的孩子到底是怎麼了,為什麼這麼崇尚物質。
實際上,任宇絕非特例,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已經成了現代社會的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尤其那些在條件好一些的家庭裏出生的孩子,從小就習慣了玩高檔玩具,穿名牌衣服,等稍微大一些後,就和同學相互攀比,誰用的手機是"蘋果",誰穿的衣服是"阿迪",誰的爸爸開奔馳……
不久前網上曾有個叫"紈絝兒子貧困媽"的母親向網友傾訴,自己剛花了800多元給孩子買了雙籃球鞋,而自己卻忍饑挨餓舍不得在外麵吃5元錢的涼麵。
這位母親還說,本來指望這些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和姨姨舅舅們給的壓歲錢讓孩子留作學費或者買書用,可孩子不依,非要買名牌鞋,而且還聲稱:"這些錢本來就是我的,買什麼當然要由我說了算,再說我們班男生新學期都有了某名牌籃球鞋了,我可不想穿著舊鞋子丟人現眼。"
看到或者聽到這樣的話,作為父母的我們可能會倍感錯愕。但這就是事實。據說有"貴族學校"的小學生,父親開著一輛"索納塔"來接她,她嫌棄自己家的車檔次太低,讓父親把車停到離學校100多米的地方,然後走過去再坐。原來,這孩子是怕自己家的車展別人家的"奔馳""寶馬"中顯得矮半截。不能不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沒有接受到合理引導的很多孩子就開始愛慕虛榮和喜歡攀比。
針對這一現象,如果父母不盡快加以引導,聽之任之,那麼長此以往孩子就會陷入追求物質的泥潭而無法自拔。現在他可能隻要件高檔衣服,那麼過些天可能又想要高檔手表,再大些可能就要更奢侈的東西。這樣下去,孩子的欲望必然會增長到父母無法滿足的地步。那時的孩子,由於沉浸在對物質的極度追求和貪欲裏,很可能會為了滿足虛榮心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到那時,做父母的再後悔豈不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