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賞識是培養孩子自信心最有力的教育方法。但是,孩子畢竟隻是孩子,一味地賞識也容易令孩子的自我定位出現偏差。這樣,稍遇困難挫折,孩子就會不知所措,灰心喪氣。可見,要培養出自信的孩子,恰到好處的批評糾正也是不可或缺的。
實際上,恰到好處的批評也是促進孩子進步的一種動力,它能使孩子客觀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不優秀的原因,從而有意識地改正自己的錯誤、彌補自己的缺陷。長期下去,孩子就能取得讓自己滿意的進步,從而樹立踏實而科學的自信心。
合理的批評應該是教育的輔助手段之一。前蘇聯的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經指出:"批評應當是教育","合理的批評製度不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也說過,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
因此,從父母的教育方式上來說,合理的批評是正當的教育行為,這關係到孩子的自我評價、自信水平和健康成長,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替代的方法之一。合理的批評能幫助孩子學會自律、自我約束,能使孩子明白做什麼事情是對的,為什麼要堅持下去,什麼事情是做不得的,應當怎樣改正,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教會孩子自己學會做判斷、做決定,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磨煉他們的意誌。
可見,對於孩子的教育,一味地誇獎、表揚並不一定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培養孩子的自信而言,恰當的批評也是一種好方法。
1.在合適的時間和場合下批評孩子
批評不要部分時間和地點,那樣不但不會達到批評的效果,反而可能會引起孩子心情和身體的不良反應。我們建議,對孩子進行批評盡量不要在清晨、吃飯時、睡覺前。
這是因為,在清晨批評孩子,很可能會把孩子本該擁有的一整天的好心情都給破壞掉;在吃飯的時候批評孩子,肯定會影響孩子的食欲,這樣自然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很不利;如果在睡覺前批評孩子,那麼孩子會帶著被批評的懊惱情緒進入睡眠,這樣對孩子的身體發育也是不利的。
另外,批評的場合同樣需要注意,我們建議父母不要在公共場所、當著孩子同學朋友的麵、當著眾多親朋的麵對孩子進行批評。
這是因為,孩子往往有著很強的自尊心,在公開場合批評孩子,會讓孩子感覺很沒麵子,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而且還有可能會引起孩子對父母的不滿或者憎恨,影響親子關係和感情。
2.批評孩子之前要讓自己冷靜下來
當麵對孩子錯誤,尤其是比較大的錯或者屢錯屢犯時,做父母的,難免心情煩躁,情緒波動較大,這樣的情況下,很容易說出對孩子不應該說的話,從而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
正確的做法是,不管麵對孩子犯下的什麼錯誤,在批評孩子之前,父母先要強迫自己冷靜下來。隻有冷靜,才能對孩子所犯錯誤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判,才能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從而幫助孩子找到犯錯的原因和改正錯誤最好的方法。
3.允許孩子作出解釋
有時候,父母由於對情況了解不夠全麵,可能會做出不符合事實的批評。在這種情況下,要允許孩子作出解釋。如果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批評,那麼孩子隻能虛假的接受,而心裏卻大感委屈。總之,當孩子犯錯後,不要剝奪其說話的權利,而要給孩子一個申訴的機會,讓他把自己想說的話和盤托出,這樣父母會對孩子所犯的錯誤有一個更全麵、更清楚的認識,對孩子的批評會更有針對性,也讓孩子能心悅誠服地接受自己的批評。
與此同時,父母也要讓孩子明白,允許他解釋,並不是讓他來推卸應負的責任。在孩子解釋時,父母也要要求他心平氣和、實事求是。
總之,如何讓孩子對自己做出正確的、客觀的評價,批評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父母恰如其分的批評,往往能讓孩子更全麵地認識自己,從而保持長處,彌補不足。這對於孩子建立起踏實而科學的自信無疑非常重要。所以,偶爾對聽慣了讚譽之詞的孩子"潑一下涼水"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細節28:改變孩子"唯我獨尊"的觀念
一個周末的上午,樂樂約了幾個小夥伴到自己家玩耍,幾個孩子在一起玩得開心極了。
11點半的時候,樂樂媽媽告訴小朋友們:"你們一會往給爸爸媽媽打個電話,告訴他們一聲,今天都在我家吃中午飯了。"一向熱情的樂樂也帶頭鼓掌,大喊著"老媽萬歲"。
可是,小朋友君君卻說,我媽媽跟我說過,中午的時候必須回家,我不能在這裏吃。
樂樂的媽媽也同意了。可是樂樂卻把眼睛一瞪,衝著君君說道:"在我家你就必須聽我的,我說什麼就是什麼,你中午不能回家,在我家吃飯就可以了。"
君君是個有些內向的小男孩,被樂樂這麼一嚷,感到很委屈,小聲對樂樂說:"可是,我媽媽還在家裏等我呢。"樂樂二話不說,拉著君君就往門外攆:"算了算了,你快走吧,下次再也不讓你來我家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