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不妨讓孩子_膽大包天_,抗挫折的孩子有勇氣(1)(2 / 3)

對於一個還不到三歲的孩子來說,她自己嚐試著做事已經很不容易了,出錯是在所難免的,爸爸不但沒有鼓勵,反而嘲諷和訓斥,這就傷透了孩子的心。試想,菁菁還會主動去學習洗手、洗臉嗎?那爸爸應該怎麼做呢?

當爸爸看到菁菁已經主動洗手、洗臉的意識時,應該首先急於鼓勵:"我的菁菁已經會自己洗手、洗臉了呢,真厲害呀,不過爸爸告訴你哦,洗衣粉是用來洗衣服的,香皂才是用來洗手、洗臉的,你試一下,香皂是不是會讓我們的菁菁變得香噴噴的呢?"

這樣,孩子不但得到了鼓勵,下次還會主動洗臉,而且也知道該用什麼洗才是正確的。相比兩種效果,所有的父母都希望達到第二種,那麼,何不嚐試鼓勵一下我們的寶貝呢?

細節43:讓孩子擁有說"不"的勇氣

小海從小就是個熱心腸的孩子,小時候,有小夥伴來家裏玩,他會把自己所有的玩具都搬出來和小朋友分享。上學後,同學們也經常向他借東西,有的時候借一塊橡皮,有的時候借一支鉛筆……對於同學們的要求,小海是有求必應,從來不拒絕。有幾次,同學們借走東西後忘記歸還,小海也不會主動要回來,等自己需要用的時候,就再找爸爸媽媽買。

對於兒子樂於助人,小海的爸爸媽媽都很開心。但是他們也生出一些焦慮,孩子太誠懇,太熱心了,對於別人的要求常常是滿口應允,不會說半個"不"字。為此,小海的爸爸媽媽怕小海為了同學間的情誼,即使麵對不合理的要求也不拒絕,長此以往,必然會對他的學習和生活沒有好處。

每位父母都想培養一個有教養的孩子,希望孩子懂得與人分享,養成慷慨大方的美德。隻有這樣,才能獲得別人的友好、信任和尊重。我們相信,上麵故事中小海的父母給予孩子的教育就是"要學會分享,要助人為樂",但是由於孩子沒把握好尺度,以至於全然放棄了拒絕別人的權利,這對他的成長顯然不利。

不可否認,當別人有求於自己的時候,作為好朋友,自應盡力從精神或物質上給予幫助。但是,如果對於別人提出的要求一概答應,從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真實想法,結果隻能是得不償失。

誠然,拒絕委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些人在拒絕對方時,因感到不好意思而不敢據實言明,致使對方摸不清自己的意思,而產生許多不必要的誤會,同時也容易給自己心理造成壓抑。大膽地拒絕別人,是相當重要卻又不太容易的事情。從這個角度講,教會孩子學會拒絕,敢於大膽地說"不",將使孩子受益終生。

1.教孩子學會明辨是非,懂得取舍

拒絕別人通常有3種情況:一是"不可以",二是"不願意",三是"做不到"。

如果是第一種,即使對方和自己的關係再鐵,即使對方的建議很具誘惑力,都必須堅決拒絕。比如朋友約自己去偷別人的東西,或者考試的時候給他傳紙條等等。類似這樣的原則性問題,毫無妥協的餘地,如果孩子出於一時的不忍,造成的可能是一輩子的遺憾。

如果是第二種情況,那麼就要引導孩子自己衡量一下,接受和拒絕兩個選擇的結果,哪一個是自己更願意承受的。

如果是第三種情況,那麼父母就應該在事前提醒可能產生的不良後果。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有些時候,有些事,你實在幫不上忙,如果你答應下來,到最後使人家對你寄予希望卻又落空,會感到更失望、傷心甚至怨恨,而你也可能誤了別人的大事,吃力不討好。孩子自然會去權衡利弊得失。如果他還堅持不拒絕的話,那麼讓他受一受挫折,也許比起父母的說教更能讓他吸取教訓。

2.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父母在限製孩子的做法時,應該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耐心講明父母這麼做的道理。讓孩子明白哪些事情可以說"YES",哪些要絕對喊"NO"。

14歲的女孩美美在有一天放學回家的路上,遇到一個三十來歲的男士向自己問路。美美出於幫忙心理,詳詳細細地告訴了對方。但是,這位男士卻假裝搞不清,一個勁兒地問,最後對美美說:"還是麻煩你帶叔叔去吧,我實在是找不到啊。"

美美毫無戒備,就帶著這位"叔叔"去了他要去的地方,等走到一個僻靜的胡同裏的時候,隻見這個"叔叔"停了下來。就在那個傍晚,美美被男人的獸性淹沒了,當爸媽找到她的時候,她孤獨地躺在胡同口,臉上掛著淚痕。

類似的事情常見諸報端。其中很多孩子遭受壞人侵犯的原因,就是由於他們不懂得拒絕。由此可見,父母在教孩子拒絕別人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增強孩子的勇氣,讓他們敢於拒絕別人不合理的要求,以此來維護自身的權益。

3.營造民主氛圍,給孩子表達自己想法的權利

有些孩子,不敢向不合理的要求說"不",很可能和生活的環境有關。比如,父母從來不給孩子做主的權利,什麼事都是"大人說了算",這樣就會扼殺孩子表達自己意願的能力,致使在別人的不合理要求麵前,也說不出拒絕的話來。

所以,要想讓孩子敢於拒絕別人,父母就要營造一個民主的家庭氛圍,允許孩子把自己的意見、想法充分地表達出來。如果孩子的想法是正確的,父母就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並采納孩子的建議。這樣一來,不但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而且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不害怕別人因為自己拒絕而不喜歡和不接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