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一生需要不斷地迎接新的挑戰和新的挫折,隻有這樣才能不斷向前。這樣就需要我們具備一種不怕困難和挫折的勇氣。孩子由於缺乏生存經驗和成熟的世界觀,所以經常會流露出怯懦、膽小、對陌生事物害怕的情緒。但勇氣不是與生俱來的,家長完全可以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賦予孩子一顆勇敢的心。
細節42:培養孩子主動進取精神,成功的門是虛掩的
明豔上小學的第一天,爸爸就對她說:"明豔,你現在已經是一名光榮的小學生了,如果你能認真學習,方方麵麵表現出色的話,就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少先隊員,就可以像鄰居家的明明哥哥一樣戴上紅領巾。"
明豔聽了爸爸的話,懂事地點點頭,心裏就有了一種學習的動力,對學習十分重視,老師布置的作業總能很快地完成,而且力求做到最好;班裏有什麼活動,她也總是積極參加,那種勁頭,一點也不亞於小男孩……
一學期過去了,明豔無論是在學習還是思想品德上,都得到了同學和老師的好評,她不但如願以償地當上了少先隊員,還積極參與班長的精選,最後居然以半數以上的票當選。
在明豔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就針對不同的情況給她製定目標,上中學,讓她爭當團員,上大學,讓她爭選學生會主席。大學畢業後,明豔已經完全不需要爸爸為自己確立目標了。
可以看出,明豔的父母通過給孩子設定目標的方式,幫助孩子樹立積極進取的意識,從而使明豔一步步成熟起來。
毋庸置疑,積極進取是人的性格中非常重要的個性特征,它能推動孩子頑強地向著未知的世界進行不斷地探索,促進孩子智力的發展,強化孩子的意誌,是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積極上進的孩子才能獲得成功的喜悅。
每一個孩子,出生後的那一刻,智力並沒有很大差別,但是等孩子長大後,有些父母會奇怪地發現:鄰居家的孩子和我孩子差不多同一時間出生的,他家的孩子現在思維很活躍,做什麼事都在我孩子前麵,好像無論做什麼都要爭第一,而我的孩子總是跟在人家屁股後麵,甘於落後,即使落後了也不著急。
雖然孩子的個性與天性有點關係,但更重要的還是父母後天的教育。在生活中,女孩更容易依賴父母,更喜歡跟從父母的決定和意見,久而久之,進取之心得不到有效的引導,也就漸漸地消失了。
因此,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自我意識的增強,就開始探索人生和自我價值,作為父母,應該不失時機地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孩子懂得:成功的門是虛掩的,隻要敢於追求,積極進取,就能夠衝破這扇門,步入成功者的殿堂。
1.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家是孩子的"小世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父母的教育和影響下開始認知世界,開始形成人格和才能。事實證明,良好的家庭氛圍有助於孩子家健康成長。同樣,孩子積極進取心的培養,也需要父母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岩岩的爸爸在她小的時候,就經常和她做遊戲、玩耍,平等地和她聊天,耐心地聽孩子訴說,關心她、尊重她、信任她,讓岩岩覺得爸爸既是父母又是朋友。由於建立了平等、民主、和諧的家庭關係,岩岩對父母無話不說,對父母的教導也很認同。
此外,爸爸非常注重以身作則,爸爸總是以積極上進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積極參加單位組織的各項活動,用自己積極的人生態度影響著岩岩。在岩岩做作業的時候,爸爸從不在一邊看電視,而是和岩岩坐在一起看書;每當學校開展什麼活動,爸爸也總是鼓勵岩岩去參加。
在爸爸的培養下,岩岩成了班裏最積極的孩子,凡是有活動,她總是第一個舉手參加,而且還喜歡出一些好的點子,在學習上,即使一時考不好,岩岩也不用大人操心,而是更加努力地學習,爭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績。
2.讓孩子自己作出選擇
一位成年人曾這樣說:"我父母從小就教我做理智的決定,他們相信我自己的判斷能力,從不強迫我依他們的方式去做事,所以,我取得了今天的成績。"專家們都認為,讓孩子自己作出決定,有助於他們建立自信。教導孩子作出明智的選擇,並要相信他們的判斷能力。其實有些事情父母一般是不太讚同的,但隻要孩子決定做的事是合法而又沒有危險的,父母應盡量不去幹預。如果你要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和勇氣去做某件事情,你得先表示對他有信心。
3.賞識孩子的點滴進步
孩子十分重視父母對自己的評價,當他得到了父母的讚揚時,他往往會信心百倍,會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積極地展現自己,爭取更好的成績。所以,父母一定要賞識孩子的點滴進步,及時給她讚揚與鼓勵。
菁菁兩歲半了,她開始嚐試自己洗手、洗臉。一天,爸爸見她進衛生間很長時間了還沒出來,很是納悶,進去一看,菁菁竟然用洗衣粉抹在了臉上,說在洗臉。
爸爸真是有些哭笑不得,不禁說:"你這孩子,哪有用洗衣粉洗臉的,怎麼這麼笨呢?媽媽每次給你洗臉的時候,你沒注意到媽媽用的什麼嗎?"
菁菁的臉色頓時變得很難看,眼淚"啪嗒啪嗒"往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