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往手術室的路上,這位女演員一直用她洪亮的聲音說著一場戲中的一句台詞。事後曾有人問她是不是為了給自己鼓氣才這麼做。她卻回答說:"不是的,我隻是想讓醫生和護士高興,他們受的壓力可大得很呢。"
手術很成功。跟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手術後的她開始環遊世界,還進行演說,讓喜歡她的觀眾又為她瘋狂了7年的時間。
這樣的事例著實讓我們感到震撼。但是這位女演員做到了,她知道,即使再惡劣的情況,如果沒有別的選擇,那麼最好的選擇就是麵對。因此,在經曆經濟打擊和疾病打擊的雙重折磨下,她依然樂觀地對待生活,投入工作。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壯舉!
任何人的一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正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作為家長,必須要教會孩子正確麵對生活中的挫折,學會接受不可改變的現實。
在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座古老的寺院裏,有一座石碑上刻著這樣一句讓人過目不忘的題詞:"既已成為事實,隻能如此。"說的就是要人勇於接受不可改變的現實。
無獨有偶,20世紀時,著名的神學家、思想家尼布爾有一句有名的祈禱詞:"上帝,請賜給我們胸襟和雅量,讓我們平心靜氣地去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請賜給我們力量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請賜給我們智能,去區分什麼是可以改變的,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充滿了不可捉摸的變數,即使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小生命也不例外。如果這些突如其來的變化能為我們帶來了快樂,當然是很好的,我們也很容易接受。但事情往往並非如此,有時,它帶給我們的會是可怕的災難,比如可怕的疾病,比如車禍,比如親人的離去……這時如果我們不能學會接受它,反而讓災難主宰了我們的心靈,我們的生活就會一下子陷入到黑暗之中。
有的父母大概聽說過塔克斯這位科學家的名字,他的視力不好,為了恢複視力,塔克斯一年之內接受了12次手術,他知道沒有辦法逃避,唯一能減輕痛苦的辦法就是欣然承受。塔克斯總是說:"人生加諸我的任何事情,我都能接受,隻除了一樣,就是瞎眼。那是我永遠也沒有辦法忍受的。"然而上帝似乎真要和他開一個玩笑,就在他年逾花甲之際,患了白內障,他最害怕的事情終於發生了。但是,塔克斯並沒有一直沉浸在痛苦裏,在自怨自艾了半年後,他突然醒悟道:"我發現自己能承受失明,即使是我五種感官完全喪失了,我還能夠繼續生存在我的思想裏,在思想裏看,在思想裏生活。"
經曆過這場災難,使塔克斯了解到生命所能帶給他的沒有一樣是他不能忍受的,對於現實他自己是這樣說的:"瞎眼並不令人難過,難過的是你不能忍受瞎眼。"
我們的孩子其實也一樣,說不定會遇到什麼樣的挫折和困境。這就需要我們引導和鼓勵孩子學會接受現實。隻有這樣,才能具有戰勝困境的勇氣,才能窺探明天的希望。
1.不必期望孩子做"常勝將軍"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永遠處於勝利者的位置而歡喜不已。可是你要知道,孩子不可能永遠站在最高處,他也會有"失手"的時候。如果孩子不經曆挫折和失敗,那麼他根本體驗不到逆境的滋味,那麼當真的有一天陷入困境時,便手足無措,甚至一蹶不振。所以,父母們不必期望孩子做常勝將軍,適時地經曆一些磨難,對他們的成長和成熟會大有裨益。
2.適度"狠"一點,別太"優待"孩子
父母們的內心,大多希望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給孩子最好的生活條件,讓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孩子要什麼,父母就給買什麼。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優待"孩子。相反,我們應該有意識地讓孩子麵對"得不到"的現實。
這樣,孩子就會慢慢知道,並不是想要星星就有星星,想要月亮就有月亮。在此基礎上,他就會明白,優厚的條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必須得經過努力創造才可以獲得。
至於怎樣讓孩子有這種"得不到"的感覺,父母可參考兩種方式:一種是讓孩子感受"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現實;另一種方式就是我們前麵提到過的延遲滿足,也就是不要"太爽快"答應孩子的一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