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增加孩子遭遇挫折時的承受力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沒必要刻意為孩子排除正常環境中可能遇到的困難。當孩子遇挫時,也不要立刻插手,而要把麵對失利的空間和機會留給孩子自己。
比如,當孩子用積木搭了一座高樓,可是快成功時"樓"塌了。看著孩子沮喪的表情,父母盡量不要直接替他解決問題,幫他把"樓"建起來,而應和他一起討論,引導他去思考,然後讓他自己去想辦法解決問題。
3.孩子失敗時,為他樹立夠得著的目標
琦琦很小的時候,他的爸爸媽媽就有目的地從遊戲中讓他學習麵對失敗,讓他有機會在玩樂中嚐到"輸"的滋味,體驗"勝敗乃兵家常事"的道理。
當然,在經曆"輸"的時候,琦琦總會有失望和不快的感覺。這時爸爸媽媽就給他以適當的安慰和鼓勵,告訴他:"爸爸媽媽知道你輸掉遊戲會覺得不開心,不過這次輸不代表每次都會輸,隻要盡力參與,總會有辦法取得勝利的。"
琦琦慢慢長大後,每當他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想退縮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會給她一個參照物和一個他可以看得到、能達到的目標。比如,他們會告訴他:"爸爸當初剛學的時候,成績還沒你好呢。如果你堅持下去,將來你就會比爸爸做得更好;如果你放棄了,你就永遠是這個水平了,永遠比不上爸爸了。"
從教育孩子中琦琦的父母感覺到,讓孩子正視失敗,才能讓他在失敗和挫折中堅強起來,不至於被失敗和挫折打倒。
故事中琦琦爸爸的做法值得家長們借鑒。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父母不能拿放大鏡來放大他的過錯或評定他的能力問題,那樣,孩子便會將問題歸因於自己能力不行,漸漸地,就會在內心建立起一種消極、悲觀的信念,繼而變得難以承受挫折。
4.教育孩子要將心比心
孩子由於自身能力有限,當遇到不如意的事時,往往把責任歸罪於別人。這時候,父母有必要對其進行情緒的疏導。比如,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遊戲,他輸了,卻吵著說不算,要重來。這時候,父母不妨告訴他:"你如果贏了,別的小朋友輸了,不甘心,吵著說不算,或是阻止你贏,那你會不會生氣,還和他玩兒嗎?"通過這樣的溝通,會讓孩子有一個自我反省的機會,讓他明白自己錯在什麼地方。
世界上沒有常勝將軍,孩子也會經曆大大小小的失敗。父母要想讓孩子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悅,又能經受失敗的考驗,就需要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隻有具備認輸而不服輸的"輸得起"的品格,孩子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才會取得成功。作為父母,給予孩子正麵的肯定是必須的,這樣才能為孩子播下"積極樂觀"的種子,使孩子麵對挫折時仍抱有"盼望"與"轉機"。孩子擁有了樂觀的心境,才能更樂意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自然也就不會"輸不起"了。
細節57:自尊心是孩子精神的骨架
孟梓棟小名叫"九斤",這是因為他出生的時候體重高達9斤1兩而得名。
或許是遺傳的因素,九斤的體重一直比同齡孩子增長的快,上小學的時候,別的同學還都四五十斤,他就已經八十斤了。
為此,同學們給他取了很多個外號,有"小胖豬","胖墩","大肥豬"等等。剛開始,小胖還不以為然,但時間長了,同學們取笑他的越來越多,知道他外號的同學也越來越多,再加上他原本就性格內向、看上去也很笨拙,九斤感覺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他越來越無法忍受同學們的取笑。
這樣一來,內向的九斤更加沉默寡言,也更不喜歡和同學們一起玩了,整天悶悶不樂的。
爸爸媽媽看在眼裏,很是擔心。有一天,媽媽問九斤:"這段時間你看上去不高興啊,是誰欺負你了嗎?"
九斤就把同學們取笑他、給他起外號的事情跟媽媽說了。
沒想到,生性開朗的媽媽聽後哈哈大笑:"原來是因為這個啊。我也是一隻大肥豬啊。你看彌勒佛也是一個大胖子,他每天都那麼開心,因為他給很多人帶來了福氣,所以很多人很尊敬他、都拜他……英國的首相丘吉爾也是個胖子呢,但他做出了非常大的成就。所以,隻要你努力學習,樂於助人,以後也能做出很大的成就,成為人們喜歡的英雄人物。在媽媽眼裏,你永遠都是我的好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