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教孩子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抗挫折的孩子會反思(3)(1 / 2)

吳女士看了看表,馬上就要遲到了。可小雪堅持要等,她搖著頭無奈地想:孩子的這個毛病一定要改!

著名思想家培根說過:"敏捷而有效率地工作,就要善於安排工作的次序,分配時間和選擇要點。善於選擇要點就意味著節約時間,而沒有條理地瞎忙等於亂放空炮。"

處於成長階段的孩子,心理過程的隨意性很強,自我控製能力較差,常常一件事沒做完就又想著做另一件事,顯得做事雜亂無章,缺乏條理。

上述案例中的現象在現在的孩子中非常普遍,父母應該分析孩子的毛病產生的原因是什麼。這樣的孩子往往是很聰明、待人熱情、外向的孩子,喜歡挑戰困難,然而卻容易過高地估計自己。平時做事情計劃性不強,做事沒有常性,堅持性差,注意力容易轉移。

針對這樣孩子的情況,家長應該在思想上給予足夠的重視。未來社會是合作與競爭的社會,要使孩子將來能夠適應繁雜的社會性事物,以及緊張的生活節奏,就要從小養成生活的條理性、計劃性,注意引導孩子克服做事馬虎、毛躁、毛手毛腳、慌慌張張、丟三落四的毛病,養成嚴謹細致的習慣。

1.從扶到放,循序漸進地引導

在日常生活裏,父母要隨時留心觀察孩子,看看他在做事的時候,是不是有一定的秩序,是否知道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如果發現孩子欠缺這方麵的能力,就要立即指出來,並告訴孩子做事情應該有先後次序,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這樣才會更有效率,也更加規範。如果不止一件事擺在麵前,那麼先不要著急去做,而是先想好該怎樣安排順序,先做哪一件,後做哪一件。相信隻要父母給予細心地引導和幫助,孩子就會慢慢學會做事情的具體步驟和最合理的方法。這樣孩子做事才能有條不紊,提高效率。

2.建立合理的時間和計劃製度

有些人一天到晚忙個不停,卻總是沒什麼效率。這很可能和其沒有建立合理的時間和計劃製度有關係。為了避免這一點,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條件,把每天要做每件事的時間都固定下來。幫助孩子做好計劃,讓孩子知道什麼時間要做什麼事,怎麼才能做好這件事,應注意哪些問題等等。

3.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民間有句俗語,叫"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的確,父母的言傳身教,比講一千句大道理都禦用。這就要求父母們要以身作則,不管做什麼事,都先有計劃。要知道,你的做法都被旁邊的孩子看在眼裏,記在心上哦。

必須承認,對孩子任何一個良好習慣的培養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教會孩子做事有條理同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父母們要堅持要求,反複強化,不斷地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激勵,這樣,我們的孩子就會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細節70:遭遇挫折,無須怨天尤人

已經上小學四年級的瑞豐是一個聰明好動的男孩子,學習成績特別優秀,幾乎每次考試都是班級裏的前兩名。瑞豐特別要強,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在任何事上都要做到比別人好,落後一點都不甘心。瑞豐的爸爸媽媽十分寵愛孩子,在生活上對瑞豐照顧得無微不至,有求必應。難免的,瑞豐也有很多獨生子女的"通病",就是心理上的軟弱,受不得挫折。

那是三年級的期末考試,瑞豐不知道為什麼發揮失常,在班級裏成績一向數一數二的他居然考出了前十名!這在向來要強的瑞豐看來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考試成績出來之後一連三天瑞豐都沒有走出家門,真可謂是"茶不思飯不想",兩眼哭得通紅。任憑爸爸媽媽怎樣安慰哄勸都不行。他哭著說:"媽媽,以後老師和同學們會怎麼看我啊,肯定不是說我驕傲才落後的,就是說我以前考得好不是真實水平,反正以後他們會看不起我的,我可怎麼辦啊!"媽媽說不會的,一次發揮失常而已,你一直都這麼棒。瑞豐說:"我們班級很多同學都去外語班補習了,你和爸爸一直都沒給我報名,他們的外語成績現在都那麼好,要不然怎麼能超過我!"

瑞豐的爸爸這時候察覺到了點什麼,他說:"瑞豐,你都這麼大了,還是男孩子,怎麼這麼脆弱呢!一點小挫折都經受不起,以後怎麼麵對生活?告訴你,你以後要麵對的挫折遠比現在要多,要嚴重!考試失利一次不要緊,關鍵是找出失敗的原因,以後改正,再接再厲。你現在這是什麼態度?怨天尤人?這一點都解決不了問題!現在振作起來,開始準備下個學期的課程吧,怎麼樣趕上去,這才是你想要的。不是嗎?"聽了爸爸的話,瑞豐停止了抽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