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於這個案例的情形在現在的孩子中間可謂是司空見慣。在生活中,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把學習成績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孩子的其他方麵素質和能力似乎都不算什麼,包括孩子的心理素質和抗挫折能力。於是,學習成績優異、高智商的孩子們稍遇到一點不如意、一點失敗或是一點挫折便覺得天似乎就要塌下來了。這個時候,他們似乎很無辜,很委屈,也很痛苦,仿佛一切都和自己沒有關係,而自己是"受害者"。於是,抱怨和推卸成了孩子們對抗挫折的唯一"武器",他們不是說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就是找客觀上的各種原因。總之,怨天尤人成了他們最習慣的做法。
上麵案例故事中的瑞豐的爸爸說得很對,遇到挫折,怨天尤人解決不了問題,關鍵是找出失敗的原因,想辦法改正,再接再厲。
實際上,像上麵說到的這種孩子,他們麵對挫折的"主觀不努力,客觀找原因"的態度表現出了一個現在的普遍的家庭教育問題,那就是家長們對孩子的意誌教育存在缺陷。所謂意誌,是指一個人內在的積極要求進步的精神特征,而抗挫折能力是其尤其重要的一個體現。
我們知道,一個人麵對挫折時持何種態度,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和所采取的必要措施,是有效的還是無效的,這往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能力。如果遭遇挫折後不能理性麵對,不去積極尋求解決方法,那麼無論這個人是孩子還是成人,我們都很難相信他是一個綜合能力強、整體素質高,並且能取得大成就的人。
家長們要清楚,孩子遲早有一天要獨立起來,要一個人承擔起生活和人生的重擔,那麼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顯得必要了。
1.在孩子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要善於激勵他
心理研究人員曾對世界級的運動員做過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在他們的早期生活中,影響最大的是父母的激勵。也就是說,是因為父母實時地對他們進行了激勵,才使他們能夠在自己的領域中披荊斬棘,一往無前。
那麼,為了我們的孩子也成為某個領域的"冠軍",我們是不是也該向這些父母學習呢?當發現孩子取得了成績,哪怕隻是"不起眼"的成功,我們也不要吝惜肯定和讚揚。
事實上,孩子哪怕取得一丁點成績,都是他與外界較量的結果,對他來講是著實不易的。
當感受到來自父母的讚許和激勵,孩子心中為勝利而努力拚搏的勁頭會更足。所以,父母們請記住,不管是孩子取得成績還是遇到挫折,都需要我們給予鼓勵。因為對孩子的成長和未來來說,父母鼓勵他獨自克服困難,比伸出援手幫他解決問題要有用得多。
2.給孩子以拚搏振奮的家庭氣氛
父母應該為孩子樹立克服困難的榜樣,讓孩子在奮發圖強、全力拚搏的家庭氣氛中成長,這對培養孩子的拚搏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有個《鷹》的寓言故事:有人問老鷹為何要在蒼穹中培養自己的孩子,老鷹回答說:"如果我貼著地麵去教育他們,那他們長大了,哪有勇氣去接近太陽呢?"
顯然,老鷹為了培養孩子的頑強精神,它自己做了很好的表率。這種老鷹的教子精神,不正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學習嗎?
如果在困難麵前,父母總是一臉苦相,一蹶不振,那麼孩子無形中就會不敢迎戰困難,拚搏、頑強就更無從談起了。
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的是,要想取得成功,實現自己的追求,就不要懼怕挫折,而是要想辦法打敗挫折。在遭遇挫折的時候,不要自亂陣腳,要冷靜分析自己的主管失誤之處,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後去改正,繼而渡過難關。任何的借口都是軟弱和無能的表現,能夠戰勝困難,克服挫折,從而勇往直前取得成功,這才是最終目的,這樣的人才是生活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