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常,大家最常聽到人們在勞累一天之後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要睡覺!”確實,經過睡眠可以重新積聚起能量,把一天活動所消耗的能量補償回來,為次日活動儲備新的能量。科學研究證明,良好的睡眠能消除全身疲勞,使腦神經。內分泌、體內物質代謝、心血管活動、消化功能、呼吸功能等能得到休整,促使身體各部組織生長發育和自我修補,增強免疫功能,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所以有“睡眠是天然的補藥”的諺語。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按時作息對於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睡眠不足的人死於心髒病的幾率是睡眠充足者的兩倍多,睡眠不足還可以引起肥胖。睡眠對於孩子來說,一是身體增長的需要,睡眠好的孩子成長得快,因為無論骨骼增長還是修複都需要充足的睡眠;二是智力的需要,孩子們白天要學習,消耗很多腦力,要靠睡眠來補充,睡眠好的孩子學習好,精力充沛;三是免疫力和抵抗能力的需要,睡眠好的孩子免疫力好,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強,很少生病,因此健康能夠得到保證。
然而,在生活中,人們常會看到很多成年人的睡眠很不好,經常失眠,不能獲得充足的、高質量的睡眠,身體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養,長期下來,很多人的精神狀態顯得很不好,比實際年齡衰老。造成睡眠不好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沒有按時作息的生活習慣,這個習慣要在兒童時養成。兒童時期如果能夠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將會受益一生。因此,家長要從小保證孩子的睡眠時間和質量,使他們養成按時作息的良好習慣,將來就會較少出現睡眠不足的現象。
會學習——給予孩子終身快樂學習的能力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此話出自於《老子》,原文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隻救一時之及,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意思是說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饑,卻不能解長久之饑,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對於各位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來說,這一句話非常重要。如果你想讓孩子學好習、會學習,那麼教會他學習的方法以及愛學習的習慣,比起每天填鴨式或是死記硬背的灌輸更有益於孩子的終身。
近年來,許多中小學生(甚至是學前兒童)參加課外補習班(特長班)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少的參加一兩個班,多的甚至達四五個班,學生幾乎沒有休息和娛樂的時間,睡眠嚴重不足,降低了課堂學習的效率,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發育。
然而,這種強製性的學習得到的後果隻是讓孩子越來越厭學,一點學習興趣也沒有,長期這樣下去,就是把孩子埋在書裏也不可能真正學到知識,即使是暫時考好了,也不會長久,因為知識沒有轉化成自己的東西,同時也可能是個高分低能的書呆子。
有些學生在完成繁重的作業後,家長層層加碼,目的是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可是冷靜的想一想,長此以往能不能真正提高成績,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一個學生尤其是小學生沒必要給他灌輸大量的知識,因為他根本消化不了,在這一階段隻要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足夠了。學習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需要耐力、需要韌性。
法國啟蒙思想家、教育家盧梭曾說:“要啟發兒童的學習興趣,當這種學習興趣成熟的時候,再教給他以學習的方法。”要讓孩子學習好,首先就要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這才抓住了教育孩子的根本。學習本來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可是傳統的教育體製和落後陳腐的教育觀念,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習變得苦不堪言,令學生望而生畏。其實讓孩子快樂學習也不是一件難事,家長隻要善於引導、有耐心,是可以做到的。如在學習時一次時間不能過長,告訴他寫完作業後可以幹他喜歡幹的事,如到戶外活動、看電視、玩遊戲等,這樣慢慢的可以提高學習的速度和效率,應該堅持這樣一個原則,就是寧可要一分鍾有效率的學習,也不要一小時無效的學習,在孩子不夠專心時幹脆先讓孩子玩。平時,有一點成績和進步就給以肯定和表揚,遇到困難時,給予鼓勵、引導。
會學習的孩子一點都不累,在孩子成長與學習並駕齊驅的這段人生中,如果父母真正讓孩子愛上了學習,有了學習的興趣,那麼,不光是孩子的成績提高了,身體也會在輕鬆的學習生活中健康成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