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專家認為,夢遊可能是大腦調節睡眠清醒周期的不成熟性所造成的。所以,大多數小孩會隨著自身神經係統的成熟,夢遊的症狀就會逐漸消失。夢遊開始比較晚或直到成年還一直存在的情況,可能是與心理因素有關,最典型的一個心理因素就是壓力過大。此外,癲癇病也會引起夢遊。如果是心理壓力造成了這樣的睡眠紊亂,進行心理谘詢可能會有所改善。無論年齡,患者都有可能從催眠或生物反饋中獲得幫助。
如果在夜裏做著十分可怕的夢並驚醒,這就是夢魘。醫學上是這樣給夢魘下定義的:即“由於做夢造成不安情緒發作”,主要是指做著威脅自己生命之類的噩夢而驚醒,同時出現強烈的不安感和植物神經的興奮狀態(包括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但是,這種惡夢產生的不安感與夜驚的恐慌狀態是不同的。
經曆夢魘的人能記得自己所做的整個噩夢,醒來以後意識能立即恢複清醒,並能妥當地應付周圍的各種事物。夢魘常見於神經質並且情緒不穩定的孩子或成人,當人擔驚受怕、處於感情糾葛期間、正在經曆痛苦的事情以及處於抑鬱狀態時,都容易發生夢魘。當然,由於人與人在各方麵的差異性,包括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所以,在同樣情況下,有的人就以噩夢的形式反映出來,而有的人就不會。
做噩夢並不一定就是大腦出現了障礙。什麼時候會出現噩夢呢?通常,人在剛入睡時是不做噩夢的,隻有半夜或黎明時分才會出現噩夢。另外,當連續服用酒精、安眠藥、清醒劑等而突然停止服用時,也會引起噩夢的發生。
夢遊的保護與治療
當孩子疲勞過度或擔憂嚴重的時候,他們就很容易發生夢遊。家長朋友們可以指導孩子在睡覺前做一些放鬆性的活動。另外,讓孩子早睡也是預防夢遊的一個辦法。
為了避免孩子在發生夢遊時受到的傷害,家長朋友們可以把臥室和房間弄得盡可能的安全,具體可以考慮采取以下措施:確保床邊沒有鋒利或易打破的東西,如果臥室在二樓就應該在樓梯口裝上門,鎖好臥室和家裏的門窗。
如果孩子出現了夢遊,要幫助孩子重新回到正常的睡眠狀態,家長朋友們可以輕輕地將他/她引回到床上。
而對於經常夢遊的孩子,有一種被稱為“促進清醒”的方法,我認為很值得一試。具體做法就是,記錄下幾個夜間小孩子從入睡到夢遊開始之間的時間長短,然後在接下來的幾個晚上,在孩子還沒有但將要發生夢遊的前15分鍾叫醒他/她,並讓他/她在5分鍾內保持完全的清醒,之後再讓孩子繼續入睡。
夢魘的治療
如果不是頻繁出現夢魘的話,就不需要進行特別的治療。對情緒不穩定的孩子,我建議采取心理指導的方法,可以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別讓夜驚折磨孩子
夜驚也是異常睡眠的表現,並且也是影響孩子睡眠的一個麻煩問題。
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顯示,大約3%的孩子都會出現夜驚現象,並且男孩略多於女孩。夜驚會發生在孩子的任何時期,而6~10歲的孩子更容易發生夜驚,青春期以後就趨少了。
夜驚的發作大多發生在孩子入睡後的三十分鍾以內,最遲不超過兩個小時。根據醫學研究統計,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患有夜驚的孩子在入睡後的15~30分鍾左右會發作。
夜驚的具體症狀表現為孩子在開始入睡的一段時間後,突然驚醒坐起,並睜大眼睛,顯得躁動不安,表情恐懼,意識尚未清醒,仍處於朦朧狀態。有的還會出現麵色蒼白、呼吸急促、瞳孔擴大、脈搏加快、出汗等。有相關數據顯示,有的孩子在夜驚後脈搏可高達每分鍾180次。
在夜驚發作時,孩子一般很難被叫醒,依舊表現出驚恐、哭泣或叫喊的狀態,還會緊張地抓住任何人,似乎繼續在遭受某種強烈的痛苦。同時,孩子對父母親的安撫、擁抱都毫無反應。這種情況常常能在持續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又能自行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