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頭腦是否聰明,有不少製約因素,先天的遺傳固然必不可少,但後天的環境和鍛煉也非常重要。先天因素我們自己無法選擇,但後天因素卻有很一大部分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關鍵就看我們孩子如何把握。如果把握好了,就可以讓大腦發揮出巨大的潛力,使自己變得更加聰明。
擁有一個聰明的頭腦對孩子來說尤為重要,頭腦不聰明就很難完成正常的學習任務。要想讓自己的大腦變得聰明智慧,發揮其正常功能,就必須要注意維護大腦健康,使其經常處於最佳工作狀態。孩子益智健腦一方麵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另一方麵在營養和飲食上要進行科學的搭配。
從小就要勤思考
腦子愈用愈靈
常言道:腦子越用越靈。活到老學到老,更要思考到老。思考是鍛煉大腦的最佳方法。隻有多動腦筋,勤於思考,人才能變得更聰明。反之,不願意動腦筋隻能加速大腦的退化,聰明人也會變得愚笨。愛學習、勤用腦是孩子促使大腦保持活力的靈丹妙藥。
古代著名曆史學家司馬遷說過:“精神不用則廢,用之則振,振則生,生則足。”明代高濂也曾在《遵生八箋》一書中指出:“精神不運則愚,血脈不運則病。”意思是說大腦經常不運用就會愚蠢,血脈不運行或運行不暢則會生病。懶於用腦思考的人,由於大腦受到的刺激比較少,就會導致腦細胞萎縮,體積縮小,神經聯係變弱甚至中斷,導致思維遲鈍,智力降低。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揭示了生物界一條普遍規律——“用進廢退,適者生存”。人的大腦也是這樣,越用越靈活。勤於用腦的人腦血管多處於舒展的狀態,腦組織有足夠的營養供給,營養充足了,就會使大腦皮層內酶的活性增高,大腦神經細胞的體積增大,神經聯係加強,信息的傳遞網絡通暢,傳遞速率加快,腦功能得到改善,從而使大腦更加發達。有科學家研究發現,人用腦時新產生的生物化學變化,使思維記憶功能區域發出高效能量。所以勤用腦的人,盡管年齡高達七八十歲,但他們卻依舊擁有敏捷的思維和良好的記憶力,保持著完整的認知能力。
勤用腦,多思考有利於發揮腦的潛能
如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在60歲以後還研究出了300多項發明。還有我國著名耳鼻喉科專家薑泗長教授,80歲的高齡仍能帶研究生,並領導解放軍耳鼻喉科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並獲得了多項科研成果。他們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超人的精力和創造力,秘訣就在於勤用腦,多思考。
有的父母可能會擔心,孩子用腦勤了會累壞腦子,死掉許多腦細胞,使人變笨或縮短壽命。事實上,大可不必擔心。因為人的大腦是由140億個左右的神經細胞組成,每個神經細胞可以接受千種不同的信息。據科學家估計,人腦可貯存1000萬億信息單位。這1000萬億信息單位相當於1個人300萬年接受的信息量,也就是說一個人的腦力夠他300萬年用的。現代科學還證明,人的一生中實際使用的腦神經細胞隻占總數的1/4~1/3左右,這說明大量的細胞還沒有被啟用,大腦的潛力還很大,所以不必擔心孩子多用腦會被用完或受傷。
勤用腦不等於胡思亂想
對於孩子來說,勤用腦還要注意在用腦思考時應聚精會神。勤用腦不等於胡思亂想,用腦學習時思路一定要集中在要學習的範圍之內,排除無關雜念,這樣才不會損傷大腦功能。如果學習的時候想著玩樂遊戲,則會傷神損腦。古人認為:用腦時“戒雜,雜則分,分則勞”,隻有專心致誌,才能“用而不勞”。
前蘇聯科學家魏堅柯夫指出:“勞動,其中包括智力勞動,能夠鍛煉神經係統,而遊手好閑卻對神經係統很有害”。英國神經生理學家斯塞裏斯和米勒認為,“人的大腦受訓練越少衰老也就越快”。所以,我們孩子一定要勤用腦,常思考,讓腦子越用越靈活。
楊力談養生
孩子不要帶病用腦。在身體不適或患病時,勉強堅持學習不僅效率低下,而且還容易造成大腦損害。另外,大腦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隻有充足的氧氣供應才能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因此,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周圍環境的空氣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