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孩子高發病、常見病的防與治(2)(1 / 3)

病毒性心肌炎占各類心肌炎的首位,且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病毒性心肌炎剛發病時僅表現為一般感冒症狀如發熱、頭痛、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約1~3周後才出現胸悶、心悸、胸痛等不適。病毒性心肌炎多數病人除了胸悶、心悸等心髒症狀外,常伴有明顯的全身乏力、易出汗、麵色蒼白、頭昏、輕度活動即感氣急,嚴重者出現麵部浮腫、不能平臥、呼吸困難等,甚至因心源性休克及嚴重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一般病程小於6個月為急性期,6個月~2年為遷延期,病程大於2年則屬慢性期。

由於該病發病前大多都有感冒的症狀,因此常被誤認為是患感冒而耽誤了診治。因此,凡在感冒後短期內出現心悸、胸痛、胸悶、氣急、疲乏、頭暈等不適症狀的孩子,即應警惕發生心肌炎的可能,萬不能掉以輕心,需及早找醫生診治。

由於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無特殊治療,各種抗病毒藥物的療效都不肯定,一般采用對症治療。不過中藥治療心肌炎療效較好,屬風熱型的,宜祛風清熱解毒,可服銀翹解毒丸、板藍根衝劑、清熱解毒口服液等;屬濕熱型的,宜清熱化濕,可服甘露清毒丹、加味香連丸、葛根芩連片等。

另外,孩子患病毒性心肌炎後,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休息

病毒性心肌炎最重要的治療是休息。急性期有發熱、心悸、心前區不適、心動過速時應臥床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以減少心肌耗氧量,減輕心髒負擔,促進心肌功能恢複。在急性期至少應休息到熱退後3~4周,有心功能不全及心髒擴大者應絕對臥床休息,一般總休息時間為3~6個月,直至心髒大小及心功能都恢複正常,急性期過後可適當做一些娛樂活動。在目前對本病尚無特效療法的情況下,休息十分重要。如果急性期沒有很好休息,有的可遺留下過早搏動等後遺症,少數人可遷延為慢性心肌病。

2.調整飲食

孩子患病毒性心肌炎後,應多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為減輕心髒負擔,要少吃鹹的食物,少喝水。多吃一些含纖維素多的蔬菜,保持大便通暢。多吃水果,保證攝入充足的維生素B和C;忌食肥甘、辛辣之品。不可暴飲暴食。

3.改善居室環境

要注意保持居室環境安靜、空氣新鮮,多通風,但通風時要防止對流風,盡量不去公共場所,以免呼吸道感染和腸道感染。

4.密切關注病情變化

孩子在患病期間,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每天堅持數4次脈搏,注意脈搏強度、節律和頻率,如頻率比正常超過50%以上,或有脈率不齊,或感到憋氣、心慌、煩躁不安等應立即找醫生。

此外,孩子患病毒性心肌炎後,還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突然激動,而加重病情。

簡易食療方:

豬心小麥粥

材料:豬心1個、小麥30克、大棗5枚、大米50克、調料適量。

做法:豬心洗淨、切片,調味勾芡備用,將小麥搗碎,大棗去核,同大米煮為稀粥,煮沸後加入豬心片調味即可。

用法:服食。每日一次。

功效:此方可補益心氣,適用於小兒心肌炎的心悸氣短、自汗等。

參棗桂薑粥

材料:黨參10克、大棗5枚、桂枝、幹薑各6克、大米50克,牛奶及紅糖適量。

做法:將諸藥水煎取汁,同大米煮為稀粥,待熟時調入牛奶、紅糖即成。

用法:服食。每日2劑,7天為1療程。

功效:此方溫陽利水,適用於小兒心肌炎心悸自汗、形寒肢冷、水腫尿少、氣促胸悶等。

豬血參芪附棗粥

材料:豬血100克、黨參、黃芪各15克、附子5克、大棗5枚、大米50克,調理適量。

做法:將諸藥水煎取汁,加大米煮成稀粥,待熟時調入豬血及調味品。

用法:服食。每日2次,7天為1療程。

功效:此方可健脾溫腎、益氣養心,適用於小兒心肌炎引起的肢體水腫、四肢不溫、納差食少、疲乏無力、喘促胸悶等。

防治小知識:

★小兒心肌炎的常用按摩手法一

1.患兒俯臥位,家長以拇指按揉心俞穴並直推至膈俞穴,反複操作1~3分鍾。

2.以拇指點揉至陽穴1分鍾。

3.以單掌直擦脊柱及脊柱兩側的肌肉組織,以透熱為度。

4.以指按揉雙側內關穴各1分鍾。

5.患兒仰臥,家長用兩手拇指橈側,以膻中穴為中心向兩側分推,反複操作15~3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