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議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風險把控(1 / 2)

淺議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風險把控

財會金融

作者:程科

【摘要】 市場經濟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獲得快速發展。與此同時,理財業務風險的過度集中成為國內商業銀行業麵臨的最大問題。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表現和風險原因,探討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風險把控措施。

【關鍵詞】 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風險把控;管理措施

理財業務是商業銀行為社會公眾提供理財產品和方案,幫助客戶實現最佳投資回報率的綜合性業務。近年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繁榮發展,但同時由於理財業務風險問題引發的經濟糾紛時常出現。因此,如何進行風險把控成為目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必須麵對的問題。

1.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後,市場經濟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提高,這種社會環境給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迅速發展的機會,各大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和發行規模劇增。過去幾年,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主要體現為“跑馬圈地”的粗放式發展模式,這個過程中,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表現出一些明顯特征。

首先,金融市場微觀主體自發推動利率市場化的傾向,包括銀行負債業務的市場化以及資產業務的市場化,對於銀行負債業務中的存款者、銀行資產業務中的銀行以及銀行負債業務中的銀行、銀行資產業務中的企業這些資金需求方而言,這種推動利率市場化的動能均十分強烈,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大勢。其次,資本約束下的業務表外化傾向,在日趨嚴格的資本約束下,商業銀行有充足的動力將表內資產通過非保本理財的形式轉移至表外,從形式上滿足了資本節約的要求。此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收入結構的優化、資本約束下的業務表外化傾向和市場競爭壓力下的收入結構中間化傾向是國內各家商業銀行追求的目標。表外化意味著風險的轉移和分散,目前理財業務風險的過度集中成為國內商業銀行業麵臨的最大問題。

2.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風險分析

2.1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風險表現

2.1.1利率、彙率風險

利率、彙率風險是指市場利率、彙率變化而使資產收益減少或負債成本增加的風險。推動人民幣理財業務快速發展的基本前提是獲取債券市場收益率與存款利率之間的套利利差,一旦債券市場收益率大幅下降,這種套利的風險會自然產生,有可能會導致銀行無力支付理財產品的高收益率。

2.1.2聲譽和信用風險

從法律上講,銀行代客管理資產,隻是承擔在代客資產管理中相應的操作風險、聲譽風險,由客戶承擔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等投資風險。但在實際操作中,很難真正落實到位,往往銀行還隱性承擔了信用、市場風險。投資者往往是把對銀行信用的信任轉變為對銀行產品的信任,進而對銀行出售的理財產品的信任,其購買理財產品時,關心的隻是收益,並不認真關注所投資理財產品的風險,甚至全然不顧其風險的大小,哪個理財產品收益高就投資那個。盡管有協議在先,有些投資者還是會把風險推向銀行,使得銀行為維護自身的聲譽而被迫應對,難以獨善其身。

2.1.3管理及操作風險

目前銀行大量推出創新理財產品,內控建設和風險管理往往相對滯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因操作失誤或欺詐給商業銀行帶來的風險。有的銀行對空白理財產品認購書不作重要憑證管理,經辦人員對相關操作規程不熟悉,或者分支行超計劃銷售,存在較多的風險隱患。

2.2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存在風險的原因

2.2.1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缺乏風險管理措施

有些商業銀行通過滾動發售不同期限的理財產品持續募集資金,以期限錯配溢價、流動性溢價、信用風險溢價來獲取收益,沒有嚴格按規定實現單個理財產品的獨立核算。還有些商業銀行通過低概率的高預期收益率來吸引客戶,但產品到期後,實際收益率遠遠未達到產品說明書中所列示的預期收益率,甚至出現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