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國際拓展風險分析與對策研究
財會金融
作者:付鬆茹
【摘要】 中小企業在國際拓展中所麵臨的壞賬風險、國際詐騙風險、政治風險已經成為其生存和發展的製約因素。在當今經濟危機形勢下,這些風險顯得更加突出,嚴重威脅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采取企業盡職調查、樹立自主品牌、評估目標國政治風險、建立企業國際拓展風險基金等對策,實現穩步、健康、可持續發展,是當前中小企業最現實、最迫切的選擇。
【關鍵詞】 經濟危機;中小企業;風險;對策
在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趨勢影響下,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積極開展國際化經營是一種必然選擇。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出口總值達到14285.5億美元,同比增長17.28%。然而,國際拓展具有複雜性、曲折性和不確定性,這致使中小企業在國際拓展過程中經常麵臨各種風險。當前,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後,經濟下滑趨勢尚未見底,多數國家麵臨的國內就業和經濟增長壓力不斷增大,紛紛采取相應的貿易保護主義。比如某國在政府政策中限定必須購買國貨,此外,技術壁壘、綠色壁壘也是發達國家采用的主要貿易保護主義手段,這一切致使我國中小企業國際拓展政治風險更加突出。2009年4月23日,印度財政部海關總局發布聲明,對來自中國的以冷軋不鏽鋼為主的若幹不鏽鋼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因此,在經濟危機形勢下,如何清晰認識、防範和化解國際拓展中所麵臨風險已經成為中小企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中小企業國際拓展風險分析
(一)壞賬風險
2008年中國人民幣升值,國內原材料價格上升,勞動力成本上升,使得中小企業出口產品的低價優勢逐漸變弱,競爭更加激烈。國內激烈的競爭局麵導致外商擁有交易話語權,外商為了減輕資金負擔,加速資金周轉,便要求在交易過程中少占用資金。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贏取客戶,賒銷成為中小企業在國際貿易中采用的普遍競爭手段。賒銷直接導致壞賬風險的產生。2008年,廣東省出口額4041億美元,其中壞賬額200億美元,出口業務的壞賬率高達5%,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0倍,這使我國中小企業在國際化發展過程中遭受巨大損失。
(二)國際詐騙風險
中小企業國際詐騙風險主要表現為由於雙方信息不對稱等因素,中小企業被外商企業編造的虛假信息所蒙騙,從而遭受巨大財物損失。產生國際詐騙風險的根本原因是,中小企業在沒有完全了解外商企業商業信用信息、資金財務信息、跨國經營的要求和慣例的情況下,輕易聽信外商企業的虛假言論,又經不起巨額訂單和巨額利潤的誘惑,貿然與外商企業簽訂貿易合同,導致上當受騙,遭受巨大財物損失。中小企業遭遇的國際詐騙事件呈現逐年增加趨勢,涉及範圍廣泛、數量眾多、危害極大。
(三)政治風險
政治風險集中表現在以下各方麵,由於貿易保護主義、政局動亂、政策變化、當地企業與中國廠商產生矛盾等因素,致使中小企業進行國際拓展時遭受巨大經濟損失。由於俄羅斯“灰色清關”政策變化,2008年中國商人價值20億美元的貨物被俄羅斯扣押,俄羅斯政府宣稱將銷毀這批貨物,此舉將給相關中國企業造成致命打擊。至今,貨物已經被扣押長達一年,據初步估計,如果貨物最終被銷毀,至少有100個生產企業會破產,約10萬工人麵臨失業的威脅。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後,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加劇,貿易壁壘不斷增加,這明顯增加了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國際拓展過程中的風險,致使企業外貿環境進一步惡化。美國在經濟刺激計劃中增加了購買國貨條款,實施貿易保護主義,一度引起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