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及其意義
財會金融
作者:張尚華
【摘要】 20世紀90年代,供應鏈管理理論日益盛行。供應鏈是指企業從原材料采購、運輸、加工製造、分銷直至把產品運到最終消費者手中的連續過程。而供應鏈金融指的是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在某一企業節點上切入供應鏈,將資金注入該鏈條,從而激活整個鏈條,使其更有效的運轉。
【關鍵詞】 供應鏈融資;模式;意義
一、供應鏈融資模式
在日益激烈金融信貸業務競爭中,國內多家商業銀行紛紛在供應鏈金融領域進行探索,多數銀行從傳統貿易融資業務方麵入手,從動產質押或保理等單一融資產品的提供開始,逐步開發產品種類,形成產品集成能力,最終向整條供應鏈提供結構性融資服務。
(一)深圳發展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
自20世紀90年代,深圳發展銀行(以下簡稱深發展)就不斷總結銀行在貿易融資方麵的成功案例,推出了對中小企業和銀行都有利的供應鏈金融業務。
1.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曆程
深發展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在國內開展的比較早,已經成為國內比較專業的供應鏈金融服務銀行之一。2000年4月,深發展廣州分行成立了票據業務專營部門,標誌著貿易融資業務探索階段的開始。隨著票據業務的開展,深發展的業務量獲得了很大的提高並且不斷推出新的金融產品。2002年,深發展總行創建了貨押業務並將其並入銀行八大創新產品之內,宣告了貿易融資業務係統規劃和經營的開始。2003年深圳發展銀行推出了“1+N”供應鏈融資服務,2005年提出了自償性貿易融資授信管理體係,創建了適用於供應鏈金融的信用評估方法。2006年深發展首創了出口應收賬款池融資業務,目前擁有供應鏈金融產品3大類20餘項。
2.“1+N”的供應鏈融資業務模式
2003年,深發展在國內率先提出了“1+N”的供應鏈融資業務模式,這是指基於核心企業(“1+N”中的1)與供應鏈上下遊客戶企業(“1+N”中的N)的合作生產關係的特點,深發展將上下遊企業之間的貿易融資業務擴展到整條供應鏈,形成“1+N”供應鏈貿易融資模式。該模式從整條供應鏈的角度考慮,不僅僅解決單個企業的融資問題,還在一定程度上為該企業的上下遊客戶提供融資支持,有利於整條供應鏈上貿易業務的開展。
深發展主要選擇兩條途徑來開展這項“1+N”的供應鏈融資模式:一種是從1到N,即利用核心企業1在整個供應鏈中的貿易實力和管理方麵的優勢,對1的上下遊客戶N展開融資業務。另一種是從N到1,這種情況一般針對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為壟斷性或政府性企業。深發展通過先開發核心企業1的上下遊客戶N,積累銀行對N的信譽,從而利用N對核心企業1的總體影響力,對1開展融資業務。
從供應鏈的角度出發,這種“1+N”的融資模式促進了銀行業務的增加,並未銀行開發了許多客戶,同時銀行對整條供應鏈提供金融服務,加強了供應鏈上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為供應鏈上企業間的貿易往來提供了方便。
目前,深發展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供應鏈金融體係,其主要的供應鏈金融業務量一直持續高速增長,發展了一批又一批的客戶,為其帶來了新的利潤增長點。
(二)華夏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
華夏銀行早在2003年就已經開始嚐試供應鏈融資業務,但直到2007年華夏銀行才正式推廣該業務,並豐富了金融產品序列,使供應鏈金融的業務量大大提高。2008年華夏銀行在全國範圍內推出了供應鏈金融服務品牌“融資共贏鏈”,共分為未來貨權融資鏈、貨權質押融資鏈、貨物質押融資鏈、應收賬款融資鏈、海外代付融資鏈、全球保付融資鏈和國際票證融資鏈。
“融資共贏鏈”是華夏銀行確定的公司業務重點產品之一。通過“N+1+N”模式把供應鏈上的相關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按照企業上下遊的供應鏈關係和橫向的協作關係,將供應鏈中的上下遊企業貫通起來,構成完整的產業鏈條。與此同時,華夏銀行結合國內與國際的供應鏈金融業務,通過國際業務進一步擴大其服務區域,將為客戶提供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延伸至海外,實現國內外客戶的一體化。
在“融資共贏鏈”模式的創新上,華夏銀行在總分行層麵建立了供應鏈金融業務營銷管理團隊,由相關部門人員參加,負責產品營銷管理和技術支持工作,而全國性的大型優質客戶則由總行牽頭營銷。分行層麵也成立了供應鏈金融業務專業營銷與服務團隊,主要負責本行業務產品營銷活動,並且設立了專門的產品經理提供技術支持。另外,華夏銀行在分行成立了貨押管理中心,全過程參與供應鏈金融業務的貸前、貸中、貸後管理,通過專業化的隊伍來防範和控製操作中的風險,保證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