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日本消費結構演變曆程看北京居民消費升級方向(1 / 3)

從日本消費結構演變曆程看北京居民消費升級方向

經濟研究

作者:陳爭輝

【摘要】 北京市居民消費水平自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實現了數十倍的增長,但是居民在物質生活得到空前滿足的情況下似乎並未得到更多的“幸福感”,究其原因在於居民消費結構的不合理。通過橫向比較日本居民消費結構的階段特征和演變趨勢,筆者指出了北京市居民消費結構的優化升級的方向,並提出了完善住房保障體係、開放中高端消費服務市場等有利於優化北京市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 消費結構;日本消費;消費升級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整體消費水平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作為首都北京更是依靠資源優勢在消費水平上位居全國前列。以北京市城鎮居民為例,1978年北京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65.4元,人均消費性支出為359.9元,而2013年北京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0321元,人均消費性支出為26275元,收入增長近百倍,支出增長73倍。但消費規模的擴大並不代表居民生活質量的同步提高,其背後原因在於消費結構的不合理。日本作為西方發達國家代表,其居民消費結構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實現了優化升級,比較分析日本居民消費結構的階段特征和演變趨勢,對於提高北京市居民實際消費水平具有著較強的現實意義。

一、北京市與日本居民消費的現狀與比較

1、消費水平比較

根據世界銀行、國際統計年鑒、北京市統計年鑒對19802012年日本和北京城鎮居民消費水平公布的統計數據,無論是經濟發展水平(人均GDP)、收入水平,還是消費水平,北京市都與日本的整體水平存在較大差異。日本人均GDP在20世紀80年代已經突破10000美元,而北京市人均GDP直到2010年才突破此水平;而從人均GDP轉化為人均家庭總收入水平來看,日本也一直高於北京市的水平,收入是消費的決定性影響因素,經濟增長不能較好地轉化為居民的收入水平必然造成人均消費水平的降低;從人均消費性支出來看,北京市2012年的人均消費性支出與日本1980年的水平大體相當,而此階段北京市的人均GDP卻遠遠超過日本的人均GDP;從消費傾向來看,無論是北京市還是日本消費傾向都呈現下降趨勢,而北京市下降趨勢更為明顯,日本則一直維持在0.6以上的水平。日本消費傾向下降在於其宏觀經濟形勢較為慘淡,日本近幾年已連續出現通貨緊縮現象;而北京市消費傾向下降則更多的是因為消費結構、物價體係不合理以及社會保障製度不夠完善等因素。

2、消費結構比較

基本消費包括吃、穿、用、燒等,比較發現同時期北京市城鎮居民對於食品的消費比重(即恩格爾係數)要遠遠高於日本居民,即使拿經濟發展水平相同的時期作比較(1980年的日本與2010年的北京),北京市城鎮居民對於食品的消費比重(32.1%)依然要遠高於日本居民(27.8%)。在衣著消費方麵,日本居民的消費比重要明顯低於北京市城鎮居民,1980年日本居民的服裝和鞋的消費比重為7.5%,而同等經濟發展水平下,2010年北京市城鎮居民的衣著消費比重為10.4%。北京市城鎮居民在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方麵的消費比重也顯著高於日本居民的消費比重,1980年日本居民在該方麵的消費比重為4.2%,而2010年北京市城鎮居民的消費比重分別達6.9%。食品、衣著和家用設備反映的是居民消費吃穿用,即以實物消費為主的較低層次的生存資料消費,1980年日本居民吃、穿、用三項相加比重為39.5%,而2010年北京市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吃、穿、用三項相加比重分別為49.4%和44.2%,同時2010年日本居民吃、穿、用三項相加比重為20.9%,可見北京市居民的在生存資料消費的比重還是明顯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