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博物館藝術衍生品設計及產業開發
經濟研究
作者:喬今
【摘要】 通過藝術學、文化學對其分析博物館衍生品的設計及產業開發的研究。來梳理博物館藝術衍生品的設計重點及產業的開發,結合本土文化視覺識別符號,去研究和創意開發有特色的藝術衍生品,對於促進傳統產業的升級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 藝術衍生品;博物館;設計;產業開發
博物館文化的衍生品,主要是指那些利用博物館自身豐富的藏品資源,人力資源、場所資源和社會影響力等,開發出的一係列博物館文化產業產品。例如,配合博物館的主題陳列展覽,編輯一些圖片和文字的圖書或音像製品,開發某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複仿製品,設計以一些藏品為基礎的具有文化特色的旅遊紀念品。為博物館本身或博物館舉辦的某次展覽專門設計的宣傳品等。如印有藝術作品的創意海報、生活用品(餐具、冰箱貼、鍾表)、服飾(T恤、絲巾、圍巾、帽子、背包)、文具(筆記本、便簽、鋼筆)等不同類別的商品。
“博物館藝術衍生品的內涵目前沒有權威的學術定義,通常是指以博物館藏品原作的思想主軸為中心,向外延伸概念的創作性商品,開發設計的目的是讓消費者透過商品了解藝術品的內涵目前沒有權威的學術定義,通常是指以博物館藏品原作的思想主軸為中心,向外延伸概念的創作性商品,開發設計目的是讓消費者透過商品了解藝術品的內涵及原創作者的創作理念。講文物本身的文化內涵與商品之間進行溝通與鏈接,是可以帶回家珍藏的博物館文化記憶”。
一、博物館藝術衍生設計原則
世界上很多知名的博物館都非常重視藝術衍生品的開發,藝術衍生品在國外已經作為一種文化產業,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和運營機製。在國外,幾乎所有的美術館和博物館都有自己的藝術商店。法國國家博物館在全國經營了40多家的商店,藝術衍生品的產品大到古畫文物的複製品,小到鑰匙扣、手機鏈、絲巾、水杯等,一年的收入達到4000多萬歐元。
目前國內的藝術衍生品剛剛起步,設計研發到管理、銷售都不是很規範。目前我國藝術衍生品市場還存在以下種種不足:一方麵是民間藝術衍生品的形式比較單一,大多為單純的原樣複製或在印上某些商品上,不能很好的和商品結合,另一方麵為質量細節不夠精細,工藝品的水準比較差,甚至很粗糙,這對顧客或遊客來說像小兒科,不值得購買收藏。
在博物館文化衍生產品設計上麵,必須把握同一性、差異性、民族性、有效性等基本原則。實現VI設計的標準化導向,必須采用簡化、統一、係列、組合、通用等手法對企業形象進行綜合的整形。對設計內容進行簡化設計,通過提煉在加工來達到好的視覺效果。尤其在構成元素的組合上麵一定要簡化,便於標準施行。在廣告和包裝袋設計中,要突出地域特征以及鮮明的文化符號特征來達到視覺效果。
二、博物館藝術衍生品的創意設計重點
在博物館視覺設計中,存在較為普遍的一種現象,就是單一的展品形象,和社會與時代的融合不夠,在視覺效果上麵,沒有達到真正的視覺傳達作用。信息時代的到來,博物館展示媒體也隨著信息流量的增加而不斷發展和擴大,同時新媒體的出現也催生了一些新型的博物館媒體。在科技發達的國家裏,博物館的視覺識別係統已經成為博物館展示傳播的重要載體,成為最具有吸引力的現代博物館文化傳播方式之一,從而為博物館的傳播空間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