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美房地產業的比較(1 / 2)

中美房地產業的比較

經濟研究

作者:王玲

【摘要】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中國房地產業開始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房地產業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表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發展前景。但與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的房地產業比較起來,我國房地產業自身業存在著一係列的問題,同時也麵臨著一些挑戰和風險。本文主要從中美房地產發展路徑、市場規製、企業融資方麵進行分析比較,為中國的房地產業的發展所借鑒和吸收美國的發展經驗,以實現中國房地產業的繁榮發展。

【關鍵詞】 房地產發展路徑;市場規製;企業融資;中美比較

一、中美房地產業的發展現狀

(一)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現狀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市場化改革的迅速的推進,我國的房地產業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僅僅幾年時間,縱觀國內,中國房地產業經曆了從無到有,由舊到新的變化。現在,中國房地產業正處於一個發展的高潮階段。

中國的房地產業目前看起來發展很快,但是這個行業自身業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同時,我們也知道房地產業與經濟的發展也有密切的關係。所以為了穩定我國的經濟,我們就必須要對房地產業加大宏觀調控。近些年政府針對過熱的房地產市場提出了一係列的宏觀政策,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對房地產的發展起到了控製作用。

(二)美國房地產業發展現狀

美國的房地產業的發展有著市場經濟所固有的周期規律。美國房地產價格的周期性表現為“低穀繁榮泡沫衰退”的循環過程。近100多年的發展曆史,美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已經十分成熟了,這種成熟是與其完善的金融體係和其以市場為主的產業特色分不開的。完善的金融體係下,美國產生了多層次的房屋抵押貸款市場;高度市場化的條件下,美國政府通過利率、租金補貼等手段保障了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同時,完善的稅製也保障了美國房地產市場的秩序。因此,美國的房地產業的發展勢頭比較良好。

二、中美房地產土地和房屋的供給模式比較

主要對中美兩國的房地產業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兩國的土地製度和住宅供給模式及住宅建構模式的差別來分析比較中美兩國的住宅發展道路差異,來找出中國高房價的原因,可以為解決中國高房價的問題提供依據。

(一)美國的土地製度和房屋供給模式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資本主義的國家。而美國實行的是多元化的土地製度,主要有聯邦政府的土地,州及地方政府的土地及私人土地和印第安人的保留地以及其他類型的土地。其中,四者所占的比例也不同分別32%,8%,58%,2%等。通常,美國政府是不幹涉私人土地的買賣及相關的處理問題。隻要是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各種土地之間是可以自由的買賣和租賃的。而美國的這種土地形式使得美國的土地具有買賣交易性質。由於這樣使得美國的房地產業的上遊的土地資源的供應充足。

而在美國,房屋供給的模式也是不同於中國,雖然中美兩國是市場住宅的模式。在涉及到中低收入階級的利益時,美國政府則會通過一係列的政府手段來照顧中低收入者,從中還可以看到美國的福利性住房的比列遠遠高於我國的福利性住房。

(二)中國的土地製度和房屋供給模式

我國作為社會主義的國家,實行的是土地公有製即土地的全民所有和勞動群眾共同所有。因此,土地是不允許自由買賣的。人民群眾隻是擁有土地的使用權,而土地的所有權歸國家所有。土地公有製使得土地的市場化遠遠低於美國。這就是中美兩國的土地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