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網絡經濟下的企業管理轉型(1 / 2)

網絡經濟下的企業管理轉型

企業管理

作者:張源

【摘要】 網絡經濟時代更加主動知識與信息的價值,強調知識管理、風險管理、人性管理、時間管理等人性化管理方法,強調激勵與團隊精神,認同每一個員工的努力;與此同時,管理的理念也從傳統的“控製觀念”轉為“服務觀念”,企業必須要抓住這一曆史機遇,實施網絡化管理,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實施人才戰略,提升企業創新力,這樣才能夠有效促進自身的發展。

【關鍵詞】 網絡經濟;企業管理;轉型

0 引言

網絡經濟是全球經濟的深刻變革,其中,變革的關鍵性因素在於信息、知識與技術,進入21世紀之後,計算機網絡得到飛速的發展,新時期的經濟與網絡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計算機網絡也逐漸成為全球經濟神經樞紐。從某種層麵而言,網絡經濟並非簡單是計算機網絡為中心的行業,也包括從這一行業中派生出來的其他行業。網絡經濟是以信息技術為核心,以知識為驅動要素,使用網絡為工具的新型生產方式,網絡經濟為各個企業的發展帶來良好的機遇,但是,也帶來一些挑戰,企業必須要適應其管理形式與業務流程,建立好完善的企業管理模式,選擇適宜新形勢的管理策略。

1 網絡經濟的概念及其對企業的影響分析

網絡經濟即以全球經濟化作為背景,以現代化信息技術作為背景,以網絡作為載體,實現資金、信息以及物資的流動,並以此推動經濟水平發展的一種經濟發展態勢。

網絡經濟的出現對於企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非所有的企業都可以在網絡經濟中生存下來,企業的管理理念、經營模式必須要取得相應的變化才能夠在激烈的網絡經濟競爭環境中謀求到一席之地。

2 網絡經濟模式下企業管理轉型的必要性分析

2.1在網絡經濟模式下企業的管理模式發生了改變

在傳統經濟模式之下,“物”的價值遠遠高於“人”為企業帶來的價值,在傳統模式之中,人是被“物”所控製的對象,其管理主要方法是通過標準化與製度的硬性管理模式,在網絡經濟模式之中,這種情況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網絡經濟時代更加主動知識與信息的價值,強調知識管理、風險管理、人性管理、時間管理等人性化管理方法,強調激勵與團隊精神,認同每一個員工的努力;與此同時,管理的理念也從傳統的“控製觀念”轉為“服務觀念”。這主要由幾個因素引起:

首先,開放性的網絡製度取代了原先森嚴的等級製度;其次,企業操作層與決策層的距離大幅縮小,中層管理人員的削減與結構的扁平化引起同類公司的合並,這就可以有效降低中間管理費用;最後,領導不能依靠命令與權力維持企業運行,必須要通過有效的溝通與激勵機製促進員工成長與企業發展的和諧統一。

2.2 在網絡經濟模式下企業的經營模式發生了改變

在傳統管理模式之中,企業的主要競爭手段為技術驅動、低價格優勢、長期積累、規模化生產等,企業大多隻重視短期收益,而在網絡經濟模式之中,則倡導智慧經營,強調以買方為導向,主要采取形式多樣的電子營銷方式來經營,經營成本也顯著降低,傳統長距離的營銷模式也逐漸被直銷模式取代。在網絡中,生產者與消費者能夠直接交易,這就能夠避免中間的無序環節,這一模式中,企業也從注重短期利潤轉化為注重市場增長服務與長期受益。此外,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之下,世界市場透明度增強,開發具備價值的市場與技術也成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手段,而企業的競爭理念也由“你死我活”轉化為“雙贏”與“共生”。

3 網絡經濟模式下企業管理轉型方式

網絡經濟有著個性化、虛擬性以及高度信用化的特征,其平等性以及開放性使市場競爭更加的公平,在這種大環境之下,傳統的經營與管理模式顯然是難以滿足企業發展的,企業必須要做好管理與創新工作,才能夠為這場革命之中取得發展,在網絡經濟模式下,企業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實現轉型:

3.1 以人為本,實施人才戰略

在網絡經濟之中,企業需要從單純追求利潤轉化為構建精神家園,這是網絡時代對企業發展模式的必然要求,也是企業應盡的一種社會責任。換言之,企業隻有滿足人的多方麵需求,尊重每一位員工的自由、尊嚴、個性與價值,為員工全麵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贏得員工心理上與思想上的認同,將人文關懷貫穿在整個管理模塊之中,才能夠激發出員工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企業為了在網絡經濟模式下提升競爭力,必須要改變現階段下的製度與環境,實施人才戰略,這樣才能夠有效促進企業的發展。

3.2 強化競爭意識,推動企業發展

近年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推動之下,企業之間的競爭也呈現出全球化的特征,由於受到空間距離的限製,競爭範圍也有著較大的局限性,在網絡經濟模式之下,網絡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經濟全球化進程,此時,地理距離已經不再是企業的主要競爭障礙,因此,企業必須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將資源與智能集中在核心競爭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