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著力建設軍隊院校校園臨戰文化(1 / 2)

著力建設軍隊院校校園臨戰文化

高教論壇

作者:嶽開封 李晶晶

【摘要】 文化的深度決定學校的高度。先進軍事文化是滋養官兵的精神沃土,培育崇軍尚武的臨戰校園文化是增強學員憂患意識、戰爭意識和戰鬥精神的有效途徑,必須增加戰爭味道濃厚的文化內容建設,在組織領導下廣泛發動群眾,多途徑、多辦法、多形式地發揮文化潛移默化的巨大影響力。

【關鍵詞】 校園文化;建設;臨戰;戰鬥精神

隻有準備戰,才可能不必戰。建設崇軍尚武的校園臨戰文化,是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深化軍隊院校改革”要求與落實習主席“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強軍目標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麵的具體舉措,有利於官兵戰鬥精神培育,有利於保持和弘揚我軍優良作風,有利於警醒學員能打勝仗的能力危機從而促進軍隊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為中國夢強軍夢的實現助力崇軍尚武的優秀戰鬥員。

一、校園臨戰文化的建設內容

一是強化中華複興的機遇意識,建設憂患文化。“當前,我國麵臨對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對內維護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雙重壓力”。這“雙重壓力”落實到能打仗、打勝仗的本領上,就是“兩個差距很大”和“兩個能力不夠”。因此,軍隊院校必須建設憂國憂軍的憂患文化,通過文化“潤物細無聲”的引導,使學員堅定政治信仰,自覺批駁“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和“軍隊國家化”等錯誤觀點,廓清思想迷霧,打牢忠誠於黨的思想根基,堅定“三個自信”不動搖,時時處處透露出“忘戰必危”的憂患意識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衛國情懷。

二是強化當兵打仗的戰爭意識,建設尚武文化。崇軍尚武的濃鬱氛圍,對教育培養和鍛煉學員的意誌品質、軍事素質、過硬作風,具有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軍隊院校必須在增強校園文化感染力上下功夫,進一步聚焦強軍目標、濃厚戰鬥氛圍、彰顯軍人血性,強化當兵打仗、練兵打仗、帶兵打仗意識,努力營造崇軍尚武的臨戰文化氛圍。要始終堅持以能打仗、打勝仗為根本著眼點,牢固確立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用能打仗、打勝仗教育激勵官兵,進一步強化戰爭意識、戰備觀念、戰鬥精神。

三是強化能力危機的緊迫意識,建設學習文化。軍隊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必須營造時不待我的緊張氣氛,營造不學習就落後、學慢了要挨打的重學氣氛,營造製度寬鬆有利又學員緊張有序的學習環境,突出打牢現代軍事理論基礎,深化對軍事戰略指導的認識把握,提升戰略素養和軍事素質,提升武器裝備操作使用能力,最大限度發揮手中現有武器威力。

二、校園臨戰文化的建設途徑

一是建設軍味十足的第二課堂。如鼓勵學員組織開展“強軍論壇”、擊劍、摔跤、格鬥等興趣活動,建設開放性、互動性的“議戰議訓議學”文化長廊等,以增強學員戰爭意識和戰鬥精神,培育崇軍尚武的文化氛圍,引導學員主動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旗幟鮮明地批駁歪曲言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主動潛心研究戰爭、準備戰爭,專心致誌練謀略、練指揮、練戰法、練技能;主動研討製勝機理、作戰對手、經典戰例,提高善謀打仗、能打勝仗能力。

二是有效延伸第一課堂範圍。將教員辦公室備課、教室授課的工作形式拓展開去,利用教研室資源向第二課堂延伸,建設戰鬥氣息濃鬱的校園文化。授課形式延伸到課堂理論教學之外,用實踐的檢驗、實際的應用、實在的操作和實戰化的環境,引導學員自己去主動發現真理、發現規律、總結經驗、提升技能,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教育訓練管理與遂行任務相結合的培育格局,以達到增強戰爭意識、提升任職技能、提高能力素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