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職業素質與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1 / 2)

職業素質與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高教論壇

作者:丁麗莉

【摘要】 職業素質養成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核心,職業心理素質是職業素質的重要內容,高職院校應當根據高職教育特性,從培養目標出發,切實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進高職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養成。

【關鍵詞】 高職院校;職業素質;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有了前所未有的迅速發展,高等職業院校數量日益增多,高職院校在校生規模不斷擴大。作為培養高層次、高技能的操作型和應用型人才的高等職業教育,不僅要求高職院校學生在強化基礎上拓寬專業方向、掌握職業技能,而且還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培養。

1 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健康心理素質培養的必要性

1.1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健康心理素質培養,是由社會環境和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特殊性所決定的。中國有著獨特的高等職業教育史,我國的這類院校存在一個共性,即院校曆史短、校內的學生缺乏豐富的工作經曆等,他還需多對孩子們進行健康的心裏培訓。因為高等學校在招生時,錄取線要比普高院校低,還有,在就業方向與市場定位方麵,高等職業院校樣也與普通高校存在著差別,但是,現在的社會還未能全麵了解到高等職業教育學校,人們不太相信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能力,這使得那些學生不再自信,在其心理容易產生缺少進取心、意誌消沉與信心不足等障礙。

1.2高職院校的個人素質決定了需要提高該院校學生的心理素質。高職院的校學生基本上和普高學校的相同,他們都需要接受年輕時存在的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創傷、過多的心理矛盾衝突、複雜的心理狀態及心理變化激烈等問題,父母與社會都對他們寄予厚望,而他們又極其渴望成長,需要接受多樣而詳細的發展壓力,比如情感、工作、經濟、學習與競爭上眾多壓力,可是他們本人又存在不穩定、不成熟的心理,所以他們需要麵臨更多的心理問題。

1.3培養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健康人格需要正確處理教育人士的功利心理。盡管中國高等職業教育已經對普通高等教育那種重理論輕實踐的做法有所改進,可實用主義從學創辦高等院校之初就對其有著較大的影響力,在教育學生時,他們隻看重他們的技術技能,以便他們日後可以迎合行業、部門單位或社會的需要,開始出現減少乃至取締素質教育的趨勢,強化技術指導與技能培訓,高等職業教育院校基本上以此為指導思想,促使其學生開始將精力投放在他們日後的職業生活上,他們盡量掌握工作中實用的技術及技能,取代之前那種迎合社會、展現個人實力的想法,他們不再對那些與技術、與技能無關的東西懷有好奇心了,也極少去翻閱古今名著,不再有熱情去學習我國流傳下來的文化知識了,正因為這樣,他們才出現了情緒不高、思想苦楚和精神抑鬱等狀況。高職尊崇的功利思想,也許會造成其院校的學生以不健康的人格走向社會,這對營造和諧社會、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自身健康發展不利,影響深遠。

2 合理製定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途徑和內容

2.1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2.1.1引導高職學生樹立職業理想。個人理想的中心內容就是職業理想。為此要輔助學生去繪製合理的職業願景,幫助他們積極接受在高職院校讀書這個層次性與職業性所呈現的實際現狀,更正學生那種職高低人一等的錯誤思想,引導他們從自己的優點、未來的發展方向與學習類型出發,去學習適合自己的知識技能,幫助學生擺脫自卑,重拾信心,正視個人現狀,製定與社會發展潮流相符的職業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