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高教論壇
作者:盧偉
【摘要】 職業生涯規劃即是人生規劃,當今有一份滿意的職業,是每個求職者的夙願。隨著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加重,大學生職業規劃越來越重要,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基礎一環,是學生順利就業的保證。
【關鍵詞】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其實,職業生涯規劃在高中時就已經開始了,一個人的愛好、秉性、學習能力甚至處事的能力在十七、八歲的時候,就已經顯現出來,自己將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在學生時代就應該有所考慮,上大學選學專業的時候更是要明確目標,這樣即使是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將來進入社會,也不會為找工作而盲目奔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個人選擇工作的機會很多,空缺的崗位也很多,然而“就業”卻成為每個求職者尤其是大學生麵臨的一道難題。許多大學畢業生從校園走入社會,很多知識並沒有用武之地,至少不能直接轉化成工作能力,由於沒有相關的工作經驗,期望值又高,不能或需要進一步培訓才能勝任工作,往往不能得到滿意的工作,即使被錄用,你的崗位、薪酬也很難“一步到位”,所謂的“就業難”其實是找到滿意的工作難。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在這個大背景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作為破解大學生就業難的良方之一,逐漸引起各高校的重視。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及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在對個人和內部環境因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對個人興趣、能力和個人發展目標的有效規劃,以實現個人發展的成就最大化為目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未來職業發展和社會人才供求齒輪的順利銜接具有重要意義。
二、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研究較少,基本上沒有專業人員。在校大學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的現象比較普遍,參加工作後的青年人也不例外,因此他們常常不知如何麵對職業選擇和參加招聘活動的問題。
1、頻繁跳槽
從業者的頻繁跳槽更是用人單位一大心病。參加工作不久的大學畢業生頻繁跳槽,而且時間周期越來越短,有一項調查顯示,95%的應屆大學畢業有“工作一年以後就跳槽”的心態,不少大學畢業生甚至希望在同一企業工作的時間“最好是3個月”。一些人工作不到半年就辭職的現象屢見不鮮。主要由於缺乏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在臨近畢業時急於找到一份工作,而不考慮自己實際適合從事什麼工作。甚至饑不擇食,為取得工作經驗而工作,缺乏對待工作的嚴肅性,同時,存在著對工作的規範性、艱苦性要求認識不夠,準備不足的問題。
2、高學曆待業群體不斷擴大
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大專畢業生均比本科生容易找到工作,在待業的人群中,高學曆的年輕麵孔越來越多。低學曆的人比高學曆的人容易找到工作的原因主要有:(1)目前國內仍然存在基層組織內部人員的總體素質要求偏低,不願意接收學曆較高的人、擔心不好管理的現象。(2)低學曆的人在工作層級和物質待遇方麵的要求相對低廉,使組織在運行上有資源配置相對簡單易行,貨幣成本較低的感覺。(3)個別大學生將高學曆混同於高能力,不願接受一般性的工作安排或比較低廉的薪酬待遇,使得他們在勞動力市場中處於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4)多數剛畢業不久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但缺少相應的實踐經驗,又往往自視清高,使一些希望引進外部人才的組織擔心用不好、留不住,因而不願接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