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研究(1 / 2)

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研究

高教論壇

作者:趙良斌 朱雙榮 田甜

【摘要】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勢在必行。要改革就要有邏輯起點,具體清晰、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邏輯起點。新的教學目標設計必須兼顧國家、社會和個人的三個方麵的需要,必須兼顧共性與個性,必須充分體現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

【關鍵詞】 工學結合;思政課;教學目標

目前,幾乎所有的高職院校都確定了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做出相應的改革,要改革就要選擇好教學改革的邏輯起點,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方法、考核評價體係等多種教學要素中,筆者認為,教學目標的確定與實現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靈魂問題,隻有科學合理的設定了教學目標,才能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對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方法,教學考核評價機製進行相應的變革,所以,教學目標是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邏輯起點,也是教師設計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手段以及對自己教學任務是否完成、質量高低評價的根據和標準。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該確立什麼樣的教學目標才能適應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呢?綜合考慮各方麵的要素,新的教學目標設計可以在以往圍繞思政課教學的知識、能力和素質三個目標的傳統模式的基礎之上,兼顧國家、社會和個人的三個方麵的需要,兼顧共性與個性,充分考慮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和高職學生的成長特點,將教學目標作為一個整體的係統加以研究。

一、國家層麵的需要

國家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將國家的需要作為思政課教學的第一需要,國家層麵的需要相當於對思政課教學目標進行頂層設計,其側重點應在於黨和國家對大學生的期望與要求。簡而言之,應該是通過理想信念、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等方麵的教育,使學生牢固樹立國家意識,具備“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氣概,進而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的接班人。這些目標,無論是高職生還是本科生都是一樣的,屬於共同的教學目標。

二、社會層麵的需要

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社會層麵的需要相當於對高職思政課教學目標進行中層設計,其側重點在於通過公民基本道德規範、公民意識、集體主義、團隊精神,法治思維和意識、心理健康等方麵的教育旨在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社會適應能力,並更好地能夠在社會中生存、發展,成為具有一定社會責任的社會人。多年來,接連發生的一係列事件,不得不讓我們對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生存和發展能力產生擔憂,馬加爵事件、“我爸是李剛”“李某強奸案”等等,這些事件的發生絕不是偶然的。高校教育培養的德智體全麵發展的合格人才,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也要把培養社會人作為自己的重要目標和任務。

三、個人層麵的需要

這是整個教學目標中最為複雜的,也是最能體現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個性的設計。個人層麵的教學目標屬於底層設計,緊緊圍繞高職教育中,個人成長成才的需要來設計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目標,這是比較接地氣的設計。具體來說,工學結合模式下,學生技能培養是核心,從入學開始,學生就將圍繞就業展開學習。在就業導向指引下,如何盡快的成為具備優秀職業素質、職業素養的職業人成為關鍵。職業素質包括職業技能、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職業技能培養是高職專業課教學的重中之重,而在這一構成中,毫無疑問,思想政治理論課擔負了培養學生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的艱巨任務。事實證明,在學生未來走入社會,成為職業人以後,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在具體的實踐中越來越成為其最核心的競爭力,所以,高職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就必須要將學生職業道德與職業精神的培養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和根本任務。在具體的實施中,可以按照本校實際教學專業的不同設置,結合各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以及各專業獨特的對職業人的職業能力要求、工作實際、工作範圍、甚至崗位職責、崗位安全規範等來確定更加具體、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讓其有充分的可操作性和教學的實效性。筆者於2011年主持院級科研課題《化工行業職業道德研究》,該課題緊緊圍繞化工企業一線要求,結合本校化工專業特色,學生特點,依據學生畢業後的職業崗位要求,進行了具體的職業道德的分析、歸類。最終形成了《化工行業職業道德》讀本,在實際教學中起到了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