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中職生的就業現狀與成因
教研探索
作者:胡兵
【摘要】 近年來,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迅速,規模越來越大,一方麵得益於教育部門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另一方麵得益於社會經濟的快速增長為中職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中職生的初次就業率還比較高,但是就業的質量和就業的穩定性卻越來越嚴峻。就業的認識誤區和自身就業能力不高是當前就業難的兩大成因。
【關鍵詞】 中職生;就業現狀;成因;就業能力
隨著畢業生越來越多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中職生和大學生同爭一個職位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作為沒有學曆優勢的中職生要想在競爭中勝出,就必須要有自己的優勢。而中職學生對就業的認識誤區和自身就業能力的不高,造成了用人單位對中職畢業生的滿意度降低,學生自己在就業中也麵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因此,必須轉變觀念,正視就業難的現狀,加大對中職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使之能夠適應勞動力市場的變化。
一、中職生就業現狀
評價一個中職學校辦學質量的好壞主要是看它的畢業生被企業接收的情況和對他們的評價。當前的中職生的就業雖然在初次就業中達到一個比較高的就業率,但是就業的質量和穩定性卻不樂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中職生就業的穩定性較低,離崗現象較頻繁。企業希望中職生能夠“零距離”就業-下的去、用的上、留的住,但事實上很多中職生在進入企業實習一段時間後,大部分都離開了,很少有人繼續留下來。對重新找到的新工作單位,在那兒也幹不了多久就又想換地方,有些中職畢業生一年換了好幾次工作,隻要自己認為幹著不舒服的工作就想換。
二是中職生在企業裏麵基本都是處於一線的員工,從事操作和服務性的工作,企業的管理層和行政層的工作基本都是以選聘大學生為主,中職生很少涉足。
三是中職生就業率高但就業的質量較低。專業不對口,就業不穩定,中職畢業生對企業的工作環境、勞動強度、工資水平的滿意度不高,感覺發展前途渺茫,而企業對中職畢業生的評價也較低,從學校人到職業人的角色轉變太慢,不能適應就業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二、中職生就業難的成因
造成中職生就業不穩定、就業質量不高、企業滿意度低的現狀,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就業的認識誤區。不能正確認識推薦就業的含義,認為隻要進了中職學校,畢業了學校就一定能包找工作、包分配,依賴性強,沒有危機感。殊不知,現在是雙向選擇,即使學校推薦了你,給了你就業的機會,但你自身能力不足同樣會失去工作。不能正確理解“先就業,再擇業”、“先立足,再發展”的道理,無視就業難的現狀,急於求成,總想一步到位,總想專業對口,沒耐心在一線積累工作經驗。不能正確定位,要麼盲目樂觀,好高騖遠,認為自己是中專生,是有技術的人,工資要高,工作環境要好,專業要對口,打雜的事情還不願幹,吃不得苦,受不得累;要麼低估自己,缺乏自信,認為自己學曆層次低,又缺乏社會經驗和技術經驗,不感大膽地去接受工作中的挑戰,處理不好工作中的人際關係,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缺乏時間觀念和組織紀律觀念,對變化的就業市場難以適應。對待就業太理想化,當現實的就業情況與在校時對理想化的就業出現差距時,不能去正確麵對,而是隨意離崗轉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