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年休假製度實施不力的原因及其解決措施(1 / 3)

淺析年休假製度實施不力的原因及其解決措施

法製天地

作者:李君娥

【摘要】 “國慶黃金周”的大擁堵問題已白熱化,不少學者呼籲,取消黃金周,落實帶薪年休假製度,但廣大勞動者卻並不讚同此提議,這是為什麼呢?《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從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達五年,但其落實情況卻不容樂觀,筆者在認真研究此問題的基礎上,淺析了年休假製度實施不力的原因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 年休假;休息休假權;管理權;監管機製

一、問題引入

道路的擁堵,景區遊客的膨脹,餐飲酒店服務業的供不應求,一直以來都是“國慶黃金周”的常態,今年剛過去的十一亦是如此。有學者呼籲,取消黃金周,落實帶薪休假製度。但是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在2012年10月通過民意中國網和中國雅虎對3913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5.9%的人反對用帶薪休假代替黃金周,認為“不切實際”;55.8%的人幹脆表示,與其指望充滿不確定因素的帶薪休假,不如統一增加黃金周的休假時間。帶薪年休假可以推動國家經濟發展,調節員工工作心態。在發達國家,無論是社會、企業還是員工自身,都對此十分認可。為什麼我國廣大的勞動者卻寧願追求擁堵的黃金周呢?

究其原因,當下帶薪休假製度的落實情況不容樂觀。雖然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明確規定了職工帶薪休假的權利,但實踐看來,它並沒有惠及到所有的勞動者。任何一項法律製度製定的再好都是不夠的,隻有得到有效的執行,它才具有生命力。為什麼帶薪年休假製度沒有得到落實?應該如何解決其落實的困境?筆者將討論此問題。

二、原因分析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及其實施辦法的出台為廣大的勞動者帶來了福音,但幾年之久的實踐證明,它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實施。下麵我將從三個方麵淺析其原因:

(一)勞動者方麵

休息休假權是勞動者的一項基本權利,然而如果勞動者自身不積極行使權利,任其放空,就會使之形同虛設。年休假製度得不到有效的實施,勞動者方麵的原因有:

1、勞動者在勞動關係中處在劣勢地位

由於我國剩餘勞動力富足,大量失業人口作為勞動力“後備軍”,造成我國勞動力市場長期供過於求的狀況。除了少數掌握職業核心競爭力的勞動者外,大部分勞動者在勞動力市場是弱勢一方。普通勞動者珍惜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憂於管理方權威,害怕提出帶薪年休假要求後被解雇或影響晉升,故主動放棄這項本屬於自己的權利。

2、勞動者的經濟需求所致

雖然我國國民經濟水總體平不斷在提高,但是目前貧富差距仍然比較懸殊,大部分人仍然需要努力工作來養家糊口。《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5條第2款明確規定了年休假加班將獲得三倍工資,所以有些職工為了提高收入,願意選擇犧牲年休假。

3、勞動者維權意識的不足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頒布施行後,新浪網於2008年12月11日發起了“帶薪年假,你休了嗎”的調查,在被問及“如果你沒有休帶薪年假,主要是出於哪方麵的考慮?”時,30.7%的網友選擇了“單位沒有主動安排,自己不敢或不好意思爭取”。很多用人單位在與勞動者簽訂協議時就明確告知勞動者“內部規定”不休年休假,勞動者為了得到工作,答應了用人單位此項要求。明知道自己有法定的休假權,也知道用人單位侵犯了自己了合法權益,但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大多數人選擇了沉默。他們不敢要求用人單位依法準假,更不會選擇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休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