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建築工程質量監督
行業科技
作者:李玉婷
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建築工程在工程管理上的要求也日益規範化和係統化。工程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在建築工程中質量決定了整個工程的成敗。為了保證建築工程的質量,確保居住者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應該強化建築工程的質量監督,文章對新時期建築工程質量監督創新管理進行探討。
1 影響建築質量的主要因素
1.1 政府監管越位、缺位、不到位等諸多問題,法製觀念淡薄、執法不嚴、管理意識和法規意識偏低。有些建築工程違反法定建設程序,未辦理相應手續就盲目開工建設;有些工程層層轉包,建設單位的企業資質審查不嚴;有些工程施工圖紙未經審查即開始施工,邊施工邊設計,盲目追求施工進度和節約成本,給建築工程留下很多質量和安全隱患。
1.2 工程施工質量問題。工程施工隊伍專業水平不高、施工經驗不足,大包大攬一些力所不能及的項目及盲目轉包。
1.3 竣工驗收把關不嚴,不按行業規範驗收。實行竣工驗收備案製後,工程開發企業、工程施工企業回避有資質的竣工驗收機構的驗收,以自檢代替竣工驗收,在驗收過程中施工單位和開發商處於驗收的主導地位,沒有監督機製的製衡,竣工驗收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1.4 部分施工單位企業內部管理薄弱,全過程的質量安全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沒有專門從事質量監督驗收的專業人員,或者有專業人員但沒有強有力的控製權和質量否決權,規章製度、質量監督、工程監理等形同虛設。
1.5建築材料的質量是從源頭直接影響到工程質量。一些施工企業有意識的在不同程度上采取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偷梁換柱,采取不正當的手段降低成本。
2 建築工程質量監督創新管理的措施分析
2.1 加強市場管理,增強管理意識
2.1.1確立行業管理的新職能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以及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建築工程行業的管理觀念也應該隨之發生變化。首先,要從傳統的單一的直線式管理轉變為橫向的綜合性管理。其次,由隻注重企業的經濟效益向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發展的方向轉變。最後,由對企業的直接的監督和管理轉化為對企業服務、管理相結合,引導企業正確的經營。強化建築行業的管理應該根據建築行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及時的完善相應的行業標準,有針對性的解決相應的問題,確保市場的穩定有序。
2.1.2 建立行業管理新體製
根據“政企分開,管好行業”的原則,可建立縱向管理與橫向管理適度分開、以橫向管理為主,專業管理與綜合管理適度分開,以綜合管理為主的新體製,促進全行業的發展。
2.1.3 建立行業管理的新秩序
根據行業管理的職能,突出“四個統一”。(1)統一管理建築隊伍。一是歸口管理;二是資質管理,應從“注冊管理”變為“資質管理”;三是計劃管理和總量控製。(2)統一管理建築市場。遵從“管而不死,活而不亂,促進競爭,共同發展”的原則,促進建築市場有序進行,創造良好的競爭環境。(3)統一管理和監督工程質量。重點強化對建安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堅持一把尺子,有效地行使對工程質量日常檢驗和管理,促使工程質量提高。(4)強化《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學習和貫徹,使在法律上保證政府職能的順利實施。 2.2 強化質量意識,正確處理質量與速度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