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寶寶看其中一張貼紙,然後將它粘在寶寶身體任一部位,不要讓寶寶知道貼紙跑到哪兒去了。你可以先把貼紙藏在手上,選定位置後,再將貼紙貼上。
貼好後,問寶寶:“貼紙在哪裏?”
開始在寶寶身體上尋找貼紙,檢查他的臉部,說:“沒——有,不在這裏。”檢查他的手臂,說:“沒——有,不在這裏。”繼續檢查,直到發現貼紙,然後說:“噢,在這裏!”同時讓寶寶看看貼紙在他身上。
換另一張貼紙,再和寶寶玩一次。把貼紙貼在寶寶不同的身體部位上。
可以讓寶寶自己找貼紙。如果必要的話,給寶寶一點提示。
注意:貼紙很小而且容易吞食,所以要看好寶寶。
認識五官
目的:訓練視覺能力。
方法:畫出五官圖片,並在圖片上寫上相應的字,如在畫好的鼻子上寫一個大大的“鼻”字。先教孩子指圖說“鼻子”,再指自己的“鼻子”,再指字說“鼻子”。多次重複之後,孩子懂得圖和字都是鼻子,當大人指圖或字時,看看孩子是否指自己的鼻子。用同樣的方法孩子可以學認眼、耳、嘴、舌等字。
注意:孩子在學認五官的字之後,父母應經常調換字的先後次序和位置,反複訓練,使孩子逐漸地學認身體其他部位的名稱,如手、頭、腳等。
美麗的星空
目的:訓練嬰兒視覺能力。
方法:繁星滿天的晚上,父母可與孩子來到室外,一起觀察星空。這時,父母可告訴孩子“這是月亮”、“這是星星”,並拿著孩子的手數星星。然後,父母可給孩子唱一首關於星星的歌。
注意:不宜在冬夜進行此種訓練。
掛起來看一看
目的:訓練寶寶的注視觀察能力,鼓勵寶寶進行模仿;使寶寶明白同樣的物體可以有不同的表現方法。
方法:事先媽媽應先準備3個大小不同的杯子。這3個杯子分別為大中小3號,而且應該用3隻有把、較輕的塑料杯子。
遊戲開始時,媽媽和寶寶一起坐在地上,在寶寶的背後墊一個枕頭,防止寶寶坐不穩而摔倒。媽媽先把3個杯子按大中小的順序依次擺開。對寶寶說:“寶寶看,這是杯子,是我們喝水用的杯子。這個最大,這個最小,這個不大也不校今天我們用這3個杯子來做遊戲,寶寶要仔細看媽媽怎麼做。”媽媽將最大的杯子杯口朝下放在地板上,再將次大的杯子倒著放在最大杯子的上麵,最後把小杯子倒放在頂端。讓寶寶看清楚後,媽媽把杯子推倒,重新再堆一次。讓寶寶用手推倒,激勵起寶寶參與的積極性,鼓勵寶寶模仿媽媽的動作進行遊戲。
注意:媽媽也可以將杯子按次序套在一起,讓寶寶尋找沒在大杯子中的中號杯和小號杯。
回歸位
目的:訓練寶寶的觀察能力,訓練寶寶通過觀察模仿的能力;訓練寶寶手與上肢的運動能力;增強寶寶視覺、運動協調能力。
方法:遊戲前,媽媽先準備好一堆塑料球,一部分是紅色,一部分是黃色。再準備兩個紙盒子,一個是紅色,一個是黃色。遊戲讓爸爸、媽媽和寶寶共同參與。爸爸、媽媽、寶寶都坐在地板上,爸爸獨自一個坐在一邊,媽媽摟著寶寶坐在相對的另一邊,爸爸、媽媽的距離控製在2米左右。在爸爸的前麵放上黃色的盒子,在媽媽和寶寶的前麵放上紅色的盒子,在中間放上紅色的和黃色的小球。由爸爸先做示範,爸爸走到中間,一手拿起一個彩球,然後把手中紅色的小球放在紅色的盒子裏,把黃色的小球放進黃色的盒子裏,如此重複幾次。然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讓寶寶來做這個動作。最初寶寶可能不熟練,但多做幾次就可以讓寶寶獨自去進行。
注意:紅色的盒子、黃色的盒子都要大而且口一定要大,便於寶寶把塑料球投進去;爸爸的示範動作一定要仔細、緩慢,讓寶寶看得清清楚楚;如果寶寶動作發展較好,可讓寶寶坐在爸爸、媽媽的中間,移近盒子的距離,讓寶寶把相同顏色的彩球扔進相同顏色的盒子裏。但遊戲不能太長,否則會造成寶寶疲勞。寶寶聽覺能力訓練
邊說邊丟
目的:訓練嬰兒聽覺能力。
方法:父母拿起丟在地上的玩具,邊說“砰”,邊把玩具丟入袋中或箱子裏,然後扶著孩子的手,讓他學著做。不久,隻要說聲“砰”,孩子就會把玩具丟入箱中。
注意:根據孩子對聲音感興趣的特點,可教孩子說些象聲詞。
聽音找物
目的:訓練小兒聽覺、視覺和動作的協調。
方法:給小兒看形象逼真的玩具和圖片,告訴他名稱並逗引他用眼睛去找,用手去指。如看到室內紅紅綠綠的氣球後,家長說,“××,球球在哪裏?”他聽後會抬頭去找,用手去指。諸如此類反複練習,可促進小兒聽、視覺和動作協調發展。
注意:玩具和圖片要有益於嬰兒的身心健康。
鍋碗瓢盆交響曲
目的:訓練聽覺能力。
方法:生活中,可引導嬰兒在能發聲的物體上有節奏地拍拍、敲敲、碰碰。可敲各種器皿,譬如用筷子敲敲盆子、碗、酒瓶、瓷盆等,可拍桌子、盆子、皮球等,也可讓積木相碰、瓶子相碰、鍋勺相碰等,同樣可發出有節奏的聲音。
注意:兩物相碰或敲擊時,聲音不能過大,以防變成噪音;月齡小的孩子以父母輔助為主,月齡大的孩子以自己玩為主。
學發音
目的:這是為了發展嬰兒的語言能力、聽力和模仿力。
方法:舉起嬰兒的小手,放在母親嘴唇上,發一個長音:“藹藹”“嗚—嗚—”等重複音節,把嬰兒的手從母親嘴唇上挪開,和孩子麵對麵,用豐富的表情重複上麵的音節,逗引嬰兒注意母親的口形,分別以低音高音繼續上麵的音節;重複幾次再加一些新的重複音節:“ba—ba—,ma—ma—”。
注意:每發一個重複音節應停頓一下,給孩子模仿的機會;可以把孩子抱到鏡子前,練習模仿。
丁當哪兒去了
目的:發展寶寶的觀察力,使寶寶通過觀察尋找當麵藏起來的東西;發展寶寶的聽覺,培養寶寶的辨音能力及節奏感,訓練其注意力;引發寶寶用眼睛去找尋自己喜愛的東西,並伸手去拿;發展寶寶的記憶力。
方法:遊戲前,媽媽先準備搖鈴一個,幹淨的手絹一條。遊戲時,媽媽讓寶寶坐在床上,爸爸在幼兒身後扶著。媽媽手拿搖鈴在寶寶眼前有節奏地搖著,用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當孩子注視搖鈴的時候,媽媽突然用手絹將搖鈴的一大部分蓋住,並且微笑著對寶寶說:“咦,奇怪呀!寶寶的搖鈴哪兒去了?寶寶找一找搖鈴在哪裏?”寶寶的眼睛就會去搜尋剛才還存在的搖鈴。很快,寶寶的眼睛就會注視著蓋著手絹的搖鈴,這時,家長不要急於去拿掉搖鈴的手絹,而是讓寶寶稍微多注視一段時間,提高寶寶的注意時間。隨後,媽媽把手絹拿開,說:“啊!原來寶寶的搖鈴在這裏。寶寶找到了,寶寶真聰明。”遊戲繼續進行。媽媽再次搖鈴,再次遮蓋……
注意:媽媽搖鈴應有節奏,向左邊兩下,右邊兩下。而且搖的時候,最好也有節奏地搖搖頭,方向和節奏與搖鈴相同。這樣,極易引起寶寶的共鳴,吸引幼兒的興趣。遊戲進行中,讓寶寶尋找被手絹遮住的搖鈴,寶寶在注視被手絹遮住的搖鈴時,媽媽一定要掌握好寶寶注視的時間。時間太長寶寶注意力就會轉移,時間太短達不到訓練的目的;遊戲進行的時間長短由媽媽根據寶寶的厭倦程度來決定。
玩過家家
目的:培養寶寶的聽力、注意力、觀察力、動手能力。
方法:媽媽事先準備一個玩具娃娃,這個玩具娃娃要比較精細,即玩具娃娃的頭發可梳可紮,眼睛要會動,玩具娃娃的衣服可以脫下、穿上,玩具娃娃有襪子、有鞋子等,使得遊戲時使用方便。再準備一套玩具餐具。遊戲開始時,爸爸、媽媽一邊說話一邊玩過家家,讓寶寶在旁邊看著。爸爸、媽媽很精細、很緩慢地做每一個動作,比如說給娃娃穿衣服、係扣子,給娃娃穿襪子、穿鞋子,媽媽給娃娃紮頭發。然後用玩具餐具給娃娃喂飯。喂完飯,媽媽對寶寶說:“寶寶,爸爸、媽媽給娃娃喂完了飯,現在娃娃要出去玩了,請寶寶給娃娃換身衣服,我們帶娃娃出去玩。”於是,爸爸把娃娃的衣服脫掉,拿出一身衣服給寶寶,寶寶就會根據自己的觀察將爸爸、媽媽的動作重複再做一遍。
注意:該遊戲每次進行時,可隻做一部分動作,比如隻讓寶寶觀察爸爸、媽媽如何給娃娃穿衣服,還可以繼續其他的動作;具體內容的多少要根據寶寶的發展情況來決定。爸爸、媽媽在做示範動作給寶寶看時,一定要慢,動作清楚,便於寶寶觀察和模仿。
寶寶感覺能力訓練
指東西
目的:訓練孩子食指動作,促進小肌肉發育。
方法:讓孩子坐著,大人用手指抓住孩子的食指,教他撥弄玩具,如小轉盤、小按鍵、算珠等,使玩具轉動或發出響聲,引起他撥弄的興趣,或自製一個練習摳洞的硬紙盒。紙盒上麵貼上有趣的圖畫或畫上小動物的臉,在上麵開一個個的小洞,讓孩子用食指摳洞玩。
注意:自製紙盒的邊要光滑無毛邊。
吃水果
目的:培養嬰兒的感知覺。
方法:夏天有許多水果,當孩子吃水果時,父母要邊喂孩子,邊用語言描繪。如吃葡萄:“這是葡萄,熟透了,你看紫瑩瑩的,寶寶嚐一嚐,葡萄很甜,啊嗚一口吃掉了!”還有蘋果、梨等,要經常用語言伴隨動作來描述。
注意:當孩子見過嚐過許多水果之後,再拿圖片告訴他這是什麼、什麼顏色的、味道如何。繼續給小兒撫摸、親吻,如配合兒歌或音樂的拍子,握著小兒的手,教他拍手,按音樂節奏模仿小鳥飛,跳動身體。
找玩具
目的:這是為了讓孩子理解語言、認識物品、訓練記憶力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方法:把孩子熟悉的幾件玩具或物品放在他麵前,先說出玩具的名稱,再把它拿起來給孩子看或摸,然後放進一隻小籃子或小盤裏;放完後,再邊說邊把玩具一件件從籃子裏拿出來;從中挑出幾件,隔一定距離放在他麵前,說出其中一件的名稱,看他是否看或抓這件玩具。
當麵把一件玩具藏在枕頭底下(開始可藏一隻能自動發聲的玩具,如鬧鍾),或者將玩具熊或娃娃用被子蓋住大部分,露出小部分,讓他用眼睛尋找或用手取出,找到後將玩具給他繼續玩作為鼓勵。
注意:藏起玩具時要有意讓嬰兒看到,促進繼續遊戲的興趣。
玩玩具
目的:訓練寶寶的感知覺;培養寶寶的觀察力、注意力,使寶寶提高注意的時間;發展寶寶的語言能力,讓寶寶學會理解簡單的因果關係的語言;發展寶寶的專注力。
方法:媽媽要事先準備一些玩具,一類是電動玩具,如電動小汽車、電動小火車、電動飛機等;另一類是上發條的玩具,如玩具鴨子、玩具兔子、玩具青蛙……遊戲開始時,媽媽不要把所有的玩具都堆在寶寶麵前,而是一個個拿出來讓寶寶看。比如媽媽先拿出一個鴨子的發條玩具,上足發條,把鴨子放到地上,鴨子有節奏地向前走去,媽媽則以豐富的語言配合玩具的特點來刺激寶寶:“嘎,嘎,唐老鴨,嘎,嘎,唐老鴨……”或是“嗚—嗚,小火車開走了……”
注意:媽媽應一個一個出示玩具,否則玩具太多,容易分散寶寶的注意力;媽媽的語言要生動,前後的語言因果關係要明確,便於寶寶理解。
奇妙的電視
目的:讓寶寶初步接觸現代媒體;發展寶寶的感知能力,刺激寶寶的視聽覺;培養寶寶的注意力,加強寶寶注意時間長短的培養;培養寶寶一定的專注力,使寶寶對圖像、聲音感興趣。
方法:媽媽把寶寶抱到電視前,對寶寶說:“寶寶,今天媽媽讓你看一個很好玩的東西。這是我們家的電視機。”揭開電視機罩子,讓寶寶看到整個的電視機。媽媽說:“我們來打開電視機,看看電視機裏都有些什麼?”媽媽打開電視機開關,出現豐富多彩的電視畫麵和悅耳的聲音,會引起寶寶極大的興趣。媽媽把寶寶抱到距離電視約2米遠的地方,讓寶寶看上4~5分鍾電視,看的同時,媽媽可用簡單的語言對寶寶解釋電視畫麵內容。關掉電視以後,媽媽可對寶寶說一些有關電視的話,諸如:“電視可好看了,有寶寶喜歡的大汽車、大飛機、小猴子……寶寶以後可以經常看電視……”
有選擇性地讓寶寶看一些電視節目,比如《七巧板》、《動畫城》、《動物世界》等等。寶寶也許對這些內容不理解,但是豐富的色彩、活潑的形象卻極易吸引寶寶的注意。有的寶寶則很容易表現出極強的專注力。
注意:在初次讓寶寶全麵地了解電視前,應讓寶寶有過看電視的經驗,使寶寶不至於因電視打開突然出現的畫麵和聲音而受到驚嚇;要讓寶寶養成良好的看電視的習慣。從內容上,要選擇一些形式新穎的寶寶節目,不能讓寶寶看戰鬥、恐怖電視;從時間上看,寶寶每次看電視時間不應超過10分鍾,而且,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內讓寶寶看電視;另外,距離電視應在2米以外,以保護寶寶視力。
寶寶動作能力訓練
練習獨坐
目的:孩子已能獨坐,繼續鍛煉頸、背、腰的肌肉力量。
方法:將孩子置於座位,平坐硬床上,不用成人去支撐,使坐姿日趨平穩,達到獨坐自如。
在繼續做完八節被動體操的基礎上,如孩子能夠適應,或以試著練習少量的自動體操,促進全身肌肉和關節活動的發展。
注意:訓練時間不宜過長。
翻身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