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7~9個月寶寶早教啟蒙(1 / 3)

你的寶寶已經開始試著用他的小手自己抓東西吃了,盡管有些寶寶要到10個月時才可能完成這種動作。但一旦他到了這個階段,你就可以開始讓寶寶使用杯子喝水了。

寶寶發育水平

身體發育

體重:男嬰約9.4千克;女嬰約8.8千克。

身長:男嬰約73厘米;女嬰約71厘米。

坐高:男嬰約46厘米;女嬰約45.2厘米。

頭圍:男嬰約45.6厘米;女嬰約44.5厘米。

胸圍:男嬰約45.6厘米;女嬰約44.6厘米。

小兒身體的高低與營養狀況有密切的關係,但同時也受到遺傳、性別、母親健康狀況、生活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身高不夠正常標準的小兒不一定都有病,很可能是由於父母身材矮,孩子個頭也不高。7~12個月的小兒身高平均每月增長1.2厘米左右。

牙齒

小兒乳牙開始萌出時間,大部分在6~8個月時,最早可在4個月,晚的可在10個月。

小兒乳牙萌出的數目可用公式計算:月齡減去4~6,例如9個月小兒,9-(4~6)=5~3.應該出牙3~5顆。動作發育

9個月小兒能夠坐得很穩,能由臥位坐起而後再躺下,能夠靈活地前、後爬,能扶著床欄杆站著並沿床欄行走。

會抱娃娃、拍娃娃,模仿成人的動作。雙手會靈活地敲積木,會把一塊積木搭在另一塊上或用瓶蓋去蓋瓶子口。語言發育

能模仿發出雙音節如“爸爸”、“媽媽”等。睡眠

9個月孩子的睡眠和8個月差不多,每天需睡14~16小時,白天睡兩次。正常健康的小兒在睡著之後,應該是嘴和眼睛都閉得很好,睡得很甜。若不是這樣,就該找找原因。心理發育

9個月的孩子知道自己的名字,叫他名字時他會答應,如果他想拿某種東西,家長嚴厲地說:“不能動!”他會立即縮回手來,停止行動。這表明,9個月的小兒已經開始懂得簡單的語意了,這時大人和他說再見,他也會向你擺擺手;給他不喜歡的東西,他會搖搖頭;玩得高興時,他會咯咯地笑,並且手舞足蹈,表現得非常歡快活潑。

9個月的寶寶在心理要求上豐富了許多,喜歡翻轉起身,能爬行走動,扶著床邊欄杆站得很穩。喜歡和小朋友或大人做一些合作性的遊戲,喜歡照鏡子觀察自己,喜歡觀察物體的不同形態和構造。喜歡家長對他的語言及動作技能給予表揚和稱讚。喜歡用拍手歡迎、招手再見的方式與周圍人交往。

9個月的寶寶喜歡別人稱讚他,這是因為他的語言行為和情緒都有進展,他能聽懂你經常說的表揚類的詞句,因而做出相應的反應。好寶寶為家人表演遊戲,大人的喝彩稱讚聲,會使他高興地重複他的遊戲表演,這也是寶寶內心體驗成功與歡樂情緒的體現。對寶寶的鼓勵不要吝嗇,要用豐富的語言和表情,由衷地表示喝彩、興奮,可用拍手、豎起大拇指的動作表示讚許。大家一齊稱讚的氣氛會促使孩子健康成長。這也是心理學講的“正性強化”教育方法之一。

每次你告訴寶寶的事情,他可能過幾秒鍾就記不住了。所以,當寶寶“不聽話”時,最好的辦法就是簡單地告訴他“不行”,然後再試著轉移他的注意力。智能發育

大運動:會爬,爬時僅用手腳(或手、膝)動作,軀幹抬高,腹離床麵;拉雙手能向前走三步以上。

精細動作:能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小丸。

適應能力:方木放入杯中後,能自行將方木從杯中取出;能用一隻手中的方木明確地擊打另一隻手中的方木。

語言:能有“歡迎”和“再見”的表示。

社交行為:對不要之物(如食物或玩具)有“不要”(搖頭或推開)的表示。

7~9個月寶寶早教參考

大腦聰明,必須充分爬

爬是嬰兒成長過程中,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行為,所以一定要引導嬰兒爬行。爬行能促進大腦及各個神經纖維間的通暢聯係。由於嬰兒的前庭功能發育較早,所以視覺、聽覺最先與前庭統合,孩子往往向著一個目標爬去,目標物會引起視、聽的興奮。8個月時,前庭和小腦的協調使身體活動有了保持平衡的可能。爬行訓練可以加強前庭與感覺係統的統合,使身體感覺靈活,促進腦的發育。

爬行時,左右肢體交替輪流運動的衝動通過腦交叉,使幾乎整個大腦都在活動。爬行還增進了母子間的交流,能夠促進嬰兒語言的發展。爬行使嬰兒主動移動自己的身體,加大了接觸麵,擴大了嬰兒認識世界的範圍,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有利於思維和記憶的鍛煉。因此,充分爬行是全方位的感覺統合訓練,對於大腦各部位的發育及大小腦、神經係統之間的聯係和回路網的建立,都是有好處的。

如果你的寶寶正對著鏡子欣賞自己的形象,而你突然出現在他的身後。這時,寶寶很可能會轉過身來找你,而不會認為你就在鏡子裏。準備家庭訓練場

嬰兒在6個月以後,可以通過連續翻滾、移動身體的位置,夠取到遠距離的玩具或食物,來滿足自己的要求。同時,嬰兒也有機會學習調動自己肌肉的能力,如頸饑腰肌和四肢肌肉的運動,使之互相配合。翻滾會促進嬰兒身體雙側靈活協調,翻滾時,嬰兒的頭、眼、四肢、身體要相互協助做出一係列動作,因而能鍛煉前庭和小腦的平衡功能。翻滾動作,還涉及他今後運動技能的學習和獨立活動的能力,給寶寶未來以自信和自立。

8個月的孩子,爬行的本領與日俱增,所以從床上墜落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不慎墜地後,輕者受傷、骨折,嚴重者顱骨損傷,顱內出血會危及生命,因此,必須注意這個階段寶寶的安全。

孩子的小床,應圍上堅固的欄杆,欄杆高度要超過70厘米,床的外麵不要擺放家具,床內不能放大玩具,特別是大熊貓玩具、大狗熊玩具,以免孩子爬上玩具,翻過床欄,墜落地麵。從孩子玩耍的安全起見,要重新整理居室。居住麵積較小的居室,可以用家具圍一塊運動場,家長可以用牆角、床邊、沙發、椅子圍出一塊活動場地,地麵鋪上塑料地板塊、氈子或席子,任孩子翻滾,爬來爬去而不至跌傷;居住麵積較大的居室,可以用最小的房間做嬰兒運動場,要把房間內易倒的家具搬走,不要放熱水瓶、茶具、花盆等,電源插座放在孩子摸不到的地方或用絕緣的材料包好,地麵及牆角清理幹淨,讓孩子自由自在地在屋內翻、滾、爬。

不一樣的“安靜寶寶”

養育一個寶寶實在不易,冷了、熱了、哭了、笑了、病了,寶寶任何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時時牽動著新手爸媽的心。多數時候,新手爸媽都希望自己的寶寶乖乖地安靜些。然而,一旦遇上安靜的寶寶,爸媽又會緊張起來。新手爸媽遇到“安靜寶寶”該怎麼辦?有必要送寶寶看醫生嗎?

(1)是不是內向型寶寶

每個人都有自己天生的個性氣質,寶寶也不例外,而個性氣質又和遺傳有很大關係。

一般來說,人的氣質類型可分為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鬱質四種。膽汁質、多血質的人屬於外向型性格,前者較後者更外向;黏液質、抑鬱質的人屬於內向型性格,後者較前者更內斂。一般來說,寶寶出生不久,父母就可以觀察出寶寶的氣質類型。

(2)外向型寶寶的特征

餓了、尿了或不舒服就大聲哭鬧,喝奶時大口大口,發出“咕嘟咕嘟”聲,表情和動作變化十分明顯、強烈。

(3)內向型寶寶的特征

通常很文靜,餓了也不吵鬧,表情動作不是很明顯,而且喝奶時慢慢地,顯得十分安靜。

寶寶的氣質類型是與生俱來的,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

寶寶的視力在視覺清晰度和對深度的感知方麵都已接近成人水平了,盡管寶寶現在還是看近處的東西最清楚。建議:隻要寶寶每天的吃睡狀況良好,其他身體的發育情況良好,對環境有相應的反應,與父母的氣質有相似之處,那麼寶寶的發展就是正常的,父母不必過分擔心。

一旦確定寶寶的氣質類型,父母日後就可根據他的氣質類型,采用相應的方式引導:對於內向的寶寶不能給他強烈的刺激,對於問題和矛盾應采取和緩的、間接的、漸進的、私下交流的方式來引導。而對於外向的寶寶,則可采取積極、直接、鼓勵的方式來引導。

寶寶語言能力訓練

懂得“不”

目的:在理解“不”的基礎上,增強對語言的理解能力。

方法:媽媽指著熱水杯對孩子嚴肅地說:“燙,不要動!”同時拉著孩子的手輕輕觸摸杯子,然後把他的手離開物品,或輕輕拍打他的手,示意他停止動作。對小孩不該拿的東西要明確地說“不”,使其懂得“不”的意義。

注意:還要懂得大人的搖頭擺手也表示“不”。

聽口令把玩具倒手

目的:讓小兒練習在口語指導下把玩具倒手,學會兩手並用。

方法:在玩具倒手的基礎上,先給孩子一個玩具,讓他用左手拿,再給他一塊餅幹,告訴他“倒手,倒手”,做對了,親親他,並獎勵他。

注意:獎勵不一定是食品,隻要是孩子喜歡的任一物品都可以。

講故事

目的:給孩子講故事,是促進其語言發展與智力開發的好辦法,無論孩子是否能夠聽懂,媽媽一有時間都應繪聲繪色地講給孩子聽,培養孩子愛聽故事、對圖書感興趣的習慣。

方法:媽媽可給孩子買一些構圖簡單、色彩鮮豔、故事情節單一、內容有趣的嬰兒畫冊。在孩子有興趣時,一邊翻看、指點畫冊上的圖像,一邊用清晰而緩慢的語調給他講故事。同一故事應當反複地講。

例如:《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一出世就沒見過它媽媽,它看別的小朋友都跟在媽媽身後玩耍,很羨慕。它想:我也要去找媽媽。於是,它遊啊遊啊,碰見一條鯉魚;它就大叫:“媽媽,媽媽!”鯉魚說:“我不是你媽媽。”小蝌蚪又遊啊遊,碰見一條泥鰍,它又大叫:“媽媽,媽媽!”泥鰍說:“我不是你媽媽。”小蝌蚪傷心地哭了。這時一隻大青蛙跳下來,對小蝌蚪說:“小蝌蚪,我就是你媽媽。”小蝌蚪說:“我為什麼和你長得不一樣?”青蛙說:“等你長大了,就會長出四條腿,尾巴也沒有了,就和媽媽一個樣了。”小蝌蚪高興地說:“哦,原來我會變成一隻小青蛙。”

注意:孩子實在不肯和媽媽一道看畫冊、聽故事,媽媽也不必急躁,可以過一段時間後再試試。

語言動作聯係

目的:訓練嬰兒理解語言能力。

方法:在拿孩子熟悉的物品時,邊說邊問:“寶寶要不要餅幹?”“寶寶要不要小熊?”讓他用手推開或皺眉表示不喜歡,用伸手、點頭、謝謝、表示喜歡,表示要。

注意:如果嬰兒一時說不出來,家長可適當做些提示。

學詞音、詞義

目的:為模仿說話打下基矗

方法:9個月的孩子不但要教他聽懂詞音,而且該教他聽懂詞義,家長要訓練孩子把一些詞和常用物體聯係起來,因為這時小兒雖然還不會說話,但是已經會用動作來回答大人說的話了。比如,家長可以指著電燈告訴孩子說:“這是電燈。”然後再問他:“電燈在哪?”他就會轉向電燈的方向,或用手指著電燈,同時可能會發出聲音。這雖然還不是語言,但對小兒發音器官是一個很好的鍛煉。

注意:家長還可以聯係吃、喝、拿、給、尿、娃娃、皮球、小兔、狗等跟孩子說簡單的詞語。

念兒歌,講故事,看圖書

目的:幫助嬰兒學習語言。

方法:每晚睡前給寶寶讀一個簡短、朗朗上口的故事,最好一字不差,一個記住了,再換別的以便加深寶寶的印象和記憶。

圖書對寶寶來說是一種能打開合上的、能學說話的玩具,因此寶寶非常喜歡大人陪著他看圖書,聽大人給他講書中的故事;圖書畫麵要清楚,色彩要鮮豔,圖像要大,文字大而對話簡短生動,並多次重複出現,便於寶寶模仿。每天堅持念兒歌、講故事、看圖書,並采取有問有答的方式講述圖書中的故事,耳濡目染,寶寶就會對圖書越來越感興趣,對寶寶學習語言很有幫助。喜歡讀書,對他一生具有重要的意義。

注意:這麼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很短,一般幾十秒到1分鍾。隻要孩子有興趣,很高興,就與他一起念兒歌、講故事、看圖書,否則就沒有意義了。

視覺能力訓練遊戲

玩玩偶

目的:讓寶寶學會視覺敏銳度及語言傾聽能力。

方法:

準備一雙大號的白色襪子,你可以輕鬆地將手伸進去。

用粗頭的馬克筆在襪子的趾尖部位畫上眼睛、眉毛、鼻子、耳朵。沿著腳跟部位的弧線畫出嘴巴,並在褶皺處畫出紅色的舌頭。

讓寶寶坐在你溫暖的懷抱裏。

將玩偶套在你的手上,對著寶寶唱歌、念兒歌或以玩偶的口氣和寶寶說說話。在另一隻手上再套一個玩偶,讓兩隻玩偶對話或是做遊戲,寶寶將會更感興趣。

用寶寶的襪子為寶寶做個小玩偶。遊戲時,把小玩偶套在寶寶的小手上,同時,你也可以套上大玩偶,這樣的交流方式多有趣啊!

注意:也可以在襪子上縫出眼睛、絨球鼻子、紅布嘴巴等。

尋找貼紙

目的:培養寶寶的注意力、觀察力及視覺搜尋能力。

方法:脫去寶寶的衣服,隻留尿布即可。

讓寶寶靠坐在嬰兒椅上;如果他已經學會坐,就讓他坐在地板上。

坐在寶寶對麵,並在附近放一些彩色小貼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