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孩子都多多少少有些厭學情緒,這是可以理解但卻不能放任自流的,因為這種情緒會阻礙孩子學習的熱情,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難以估量的影響。然而強製孩子學習也不是好辦法,這隻會加深孩子的反感,聰明的做法是誘導孩子學習的興趣,讓孩子自動自發地學習。
1.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
有厭學情緒的孩子,通常會把學習當作一件苦差事,甚至當成一種懲罰。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就隻能使用誘導計,誘導出他們學習的興趣。
何謂誘導計?就是舍棄強製的做法,根據情況,順著孩子的脾氣慢慢疏導,讓孩子把學習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專家認為,父母引導孩子將學習遊戲化,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9歲的本是個很聰明的孩子,可就是對學習毫無興趣,曠課、逃學都是家常便飯,打不聽,罵不靈,父母、老師拿他毫無辦法。有一天,本獨自一個人在院子裏玩耍,他從雜物箱中翻出了兩小塊磁鐵,他將其中一塊放在地上,一塊握在手裏,地上的那塊磁鐵一會被手中的磁鐵推著走,一會兒又緊緊吸在一起。這時父親走了過來:“本,你知道磁鐵的奇妙之處嗎?”“有什麼不知道的,”本撇了撇嘴,“我用正麵對著那塊,那塊磁鐵就會被推著走,我把手中的磁鐵轉過來,它們就又會吸在一起!”爸爸笑了:“你呀,還沒弄明白呢!磁鐵分為正極和負極,而且‘同極相斥,異極相吸!’利用這個道理還可以發電呢!”“真的嗎?”本驚喜地問,“那我的這塊是正極還是負極?為什麼正極和負極就要吸在一起?”爸爸耐心地給本講了一下午,並陪他做了很多試驗。當本知道這都是物理學中的知識後,興奮地告訴爸爸自己以後要做個物理學家。
在遊戲中學習,在學習中遊戲,這是一種很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對激發孩子的興趣和求知欲大有好處。那麼,怎樣才能把學習遊戲化呢?
愛學習的孩子是這樣練成的。
(1)玩一些開發智力的猜謎遊戲父母可以試著把孩子要掌握的知識編排到遊戲中去,比如說遊戲填空、成語接龍等等。或者把知識編進謎語,讓孩子猜,猜對了給予獎勵,等等。在考試之前,父母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猜一猜“明天考試會出什麼題呢?”孩子為了能夠猜中,很可能就會擴大複習範圍,提高複習的效率。從孩子的心理來講,如果這次體會到樂趣,以後就會主動去猜題。孩子們漸漸地就會萌發好勝心,取得的效果也就更加明顯。而且,討論有沒有猜中的過程,其實也起到了複習功課的作用。簡單的猜謎遊戲,卻能夠引導孩子走上愛學習的道路。
(2)老遊戲有新用
有很多人對於漢字和詩詞的記憶都是得益於小時候玩的漢字卡片。甚至於成年之後,仍然能夠聽到上句,下句脫口而出。
如果隻是背誦漢字、詩歌,當然不會留下如此深刻持久的印象。因為得益於遊戲,才會很自然地刻在頭腦中。
對於那些不喜歡背漢字的孩子,就可以把讀音和筆畫寫下來,做成漢字卡片。另外,用撲克牌玩“24點”等計算遊戲,也是在學習算術。
(3)在找錯遊戲中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
在家長會上經常有父母提到自己家的孩子不讀書、不看報,令人擔憂。然而,這些不讀書、不看報的孩子也對報紙上的找錯遊戲很感興趣。這種找錯遊戲不僅登載在大人雜誌上,在那些麵向兒童的報紙、雜誌上也幾乎都毫無例外地登載著。這就證明,不僅大人們喜歡這種找錯遊戲,孩子們也很歡迎。而且,令人吃驚的是大人們需要一天才能解答的問題,孩子們時常當場就能找到答案。這大概是因為孩子們充滿了好奇心,所以特別熱衷於這種找錯遊戲。
父母不應錯過這個利用孩子好奇心的好機會。比如說,和孩子一起做習題集的時候,可以故意把答案說錯幾處。當發現這些錯誤的時候,孩子一定都很興奮。如果孩子能夠帶著這種找錯的熱情把一本習題集從頭到尾反複閱讀的話,就會想做更多的習題集。
(4)拚圖遊戲寓教於樂
瑞士著名的教育學家蒙特索利先生把世界地圖做成拚圖遊戲,把這種方法當作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第一步。孩子對拚圖遊戲天生有一種好奇,即使那些從來不看地圖的孩子聽說是拚圖遊戲,也都聚精會神地把打散的地圖拚湊起來。那種情景無論是誰看到都會感到很驚訝。孩子們都喜歡遊戲,特別是拚圖遊戲在世界範圍內都大受歡迎,經久不衰。日本自古以來就有的“嵌繪”就屬於這類拚圖遊戲。可見這種拚圖遊戲從古至今都是受歡迎的。
比如說,讓一個對地理毫無興趣的孩子來做本國地圖的拚圖遊戲。雖然他對本國地圖本身是不感興趣的,但是他卻會被遊戲吸引。而且,孩子們都是完美主義者,即使有一塊拚圖沒有拚裝上去也會不高興。當他完成整個拚圖的時候,本國地圖的全貌一定已經深深地刻在他的腦海中了。
(5)利用新穎的文具增加學習的樂趣
要想把遊戲的因素引入到學習當中,當然要考慮到道具的問題。學習的道具是文具,遊戲的道具是玩具。要想把學習變成遊戲,就要選擇玩具化的文具,或者文具化的玩具。現在市麵上已經有很多類似的文具出售。比如,動物形狀的帶香味的橡皮、可以發聲的圖畫書、結構複雜的文具盒、昆蟲形狀的訂書機等各種各樣的文具,數不勝數。這些生動有趣的文具,多少都會對孩子們的學習起到促進的作用。
(6)讓孩子跟自己玩個競爭遊戲
孩子總是爭強好勝的,在做題的時候,讓孩子把自己當對手,父母為他記錄一下半個小時做了多少道題,再讓他不斷挑戰自己的紀錄,如果挑戰成功的話就給孩子一些獎勵。這樣一來,孩子的學習熱情就會被調動起來,學習的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誘導計妙解]:在學習中添加遊戲的因素,可以改變學習在孩子心中的印象,讓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要注意的是這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父母們一定要多點耐心才行。
2.幫助孩子走出“成績怪圈。”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孩子厭學是因為成績差。成績差給孩子帶來了很多壓力,孩子會懷疑自己的智商,擔心父母責罵自己,這會使他們越來越討厭學習,並且產生不安感。對於這種情況,家長來“硬”的是沒有用的,越罵反而會越糟糕。隻有使用誘導計,寬慰和鼓勵孩子,才能帶孩子走出低穀,讓他們忘記學習的煩惱。
有個孩子平時學習很努力,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完成作業,但是考試時,同桌很輕易地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才考了全班第十九名。
回家後,他困惑地問他的母親:“媽媽,我是不是個笨孩子啊?我覺得我和同桌一樣聽老師的話,一樣認真地做作業,可是,為什麼我總比他落後?”
媽媽明白,兒子的同桌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但是她不知道該怎樣回答孩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