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孩子總難免有些過失、錯誤。有的是無意的,有的是有意的。如果孩子所犯過錯的性質不是很嚴重,那麼家長就不妨給予寬容、諒解,這樣孩子不僅會在內疚自責中更認真地改正錯誤,還可以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寬容心態。
1.利用錯誤給孩子上一課
當孩子做錯了事後,心裏會感到非常害怕,這時再去責備孩子,隻會加深孩子的恐懼,有的孩子甚至因此害怕而不敢承擔責任。父母們應該這樣想,反正錯誤已經造成了,因此也不必再去苛責孩子,現在最重要的是怎樣利用這個錯誤教育孩子,不能讓這個錯誤變得毫無意義。
教育學家認為,最好的父母是那些具有寬容之心的父母,這樣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往往是勇敢而豁達的。這是為什麼呢?舉個例子說,一個孩子如果不小心弄壞了爸爸的剃須刀,孩子會很害怕受到父親的責罰。但如果他的父親諒解了他,並告訴他剃須刀的正確用法,那麼這個孩子就一下子從他所犯的錯誤中學到了很多東西:一、剃須刀的使用方法。二、負責任。如果以後再犯錯誤,有了這次的經驗,孩子也一定會承擔責任。三、寬容。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能夠寬容孩子的過錯,孩子也會用寬容的心態看待一切。
讓孩子從小錯誤中領悟大道理媽媽不在家,5歲的強尼想喝牛奶,於是他決定自己去拿。牛奶在冰箱裏,小小的強尼根本夠不著,他搬來一把椅子,踩在上麵,左手扶牆,伸出右手去拿大罐子的牛奶,卻沒有拿穩,手一鬆,整罐牛奶都打翻在地上。牛奶淌了一地,幾乎整個廚房的地麵上都是。強尼很害怕,他想媽媽一定會很生氣的。
意外的是,回家後的媽媽看到這些後並沒有發火,卻說:“我從來都沒有見過這麼漂亮的牛奶海洋。”看到強尼的緊張情緒已經緩解,媽媽接著說:“你願不願意跟媽媽一起把牛奶打掃幹淨呢?牛奶海洋是很漂亮,但是這樣子的話地板上就很髒了。”
接下來,媽媽拿著拖把、掃帚帶著強尼一起把廚房打掃了一遍。然後,媽媽又把他先前打翻的牛奶罐子裝滿水,放進冰箱,教強尼怎麼拿才不會把罐子打翻。
其實小孩子都是這樣,他們嚐試去做某些從未做過的事,而父母又不在身邊的時候,也許會因為自己的舉動給父母帶來麻煩。
想一想如果你的孩子不小心打翻牛奶瓶時,你會怎麼處理呢?是怒氣衝天,大聲嗬斥孩子:“你那麼笨啊,連牛奶都不會拿?”還是趕緊自己收拾殘局,告訴孩子:“沒關係,沒關係,你不要過來,不要踩到牛奶,讓媽媽來收拾。”還是叫孩子一起來收拾,一起承擔自己不小心做錯的事?然後,再教孩子怎麼去做就不會再次出錯?
父母應該選擇的是第三種做法,這樣,你的孩子以後做事就“不怕做錯事”,也有信心和勇氣不斷嚐試、實驗;盡管有時還是會出錯,但他會學習用“心平氣和”的心來看待,並勇敢地“自我承擔”所做的一切。更為重要的是,他從你的身上學會了寬容別人的一些無心過錯。
一天,強尼的朋友、5歲的約克不小心把強尼辛辛苦苦做好的紙房子給弄壞了。可原本很生氣的強尼並沒有像往常一樣跟自己的小夥伴打起架來,而是拉起約克的手說:“約克,咱們再做一個。”強尼想起自己打翻牛奶,媽媽都沒有罵自己,約克隻不過是弄壞了紙房子,那更是可以原諒的了。媽媽站在一旁,欣喜地看著約克:“寶貝,你做得很對!”“媽媽,我還會教會約克怎麼製作小船!”得到媽媽鼓勵的強尼高興地對媽媽說道。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當一個錯誤已經發生、覆水難收時,你發再大的脾氣,也都於事無補。”大聲責罵小孩,也隻是使小孩更害怕、更恐懼而已,更糟糕的是,你的憤怒造就的可能就是一個膽小狹隘的孩子。在生活中,當錯誤已經發生時,寬容孩子的錯誤,教會孩子勇敢麵對、勇敢承擔才是父母最好的選擇。
而生活中,一些父母往往對於孩子太過苛刻,不能寬容,結果他們的孩子根本無法從錯誤中學到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孩子也因此變得越來越膽小畏縮。
教育學家早已告訴我們,父母的教育對孩子品行的形成影響是最大的,不要總是抓住孩子的錯誤不放,嚴厲地訓斥他們。因為低俗的教育隻能培養出低俗的孩子。因此父母們應當盡可能地寬容自己的孩子。
[寬容計妙解]:寬容孩子不是縱容孩子,寬容是為了讓孩子在錯誤中學到東西,讓孩子不再犯類似的錯誤,寬容孩子的錯誤就是給孩子痛改前非的機會。
2.寬容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往往會在自覺、不自覺中犯下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教育這些犯了錯誤的孩子呢?恐怕湧向父母頭腦中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嚴厲地教訓他一頓,讓他以後不再犯錯。而事實上,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寬容孩子的過錯才是最有效的教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