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尊子計——讓孩子與父母貼得更近(1 / 3)

親子間之所以出現衝突矛盾,往往是因為父母對孩子不夠尊重,使孩子心懷恐懼、不滿,拉開了彼此的距離。其實孩子也需要尊重,如果父母能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多一些尊重,那麼他們一定會成為最受孩子歡迎的父母。

1.不要“入侵”孩子的空間

孩子漸漸長大了,他們開始有了隻屬於自己的秘密,不想讓父母知道。而父母為了管教好孩子,卻往往喜歡入侵孩子的空間,偷看孩子的信件、日記。父母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做法卻很糟,這樣做隻會拉開親子間的距離,讓孩子產生對立情緒。

雖然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十分親密,但是他們的地位應該是平等的,誰也不應該侵入對方的秘密生活。但生活中,父母卻經常在無意中破壞了這種平等,因此,也往往在無意中切斷了與孩子之間的信任紐帶。

星期六一早,托尼的兒子與同學出去玩了。托尼一個人來到兒子的房間,發現兒子的書桌上雜亂無章,就走過去想整理一下。托尼打開兒子的抽屜,在抽屜裏,托尼突然發現了一個黑色的筆記本。

兒子在筆記本的第一頁上寫道:“自從我上中學以後,我的心裏就逐漸變得空虛與孤獨,父母除了關心我在學校裏的表現外,就是把我關在屋裏學習,每天當我伏在桌前,永不停止地寫那些永遠寫不完的該死的作業時,我就有著說不出的痛苦。”

讀完兒子的日記,托尼內心感到了一種強烈的震撼。他原以為自己和兒子是親密無間的,可萬萬沒有料到兒子與自己竟有這麼大的代溝。

傍晚,兒子回到家裏,又關上房門獨處。晚餐的時候,兒子突然問:“爸,媽,你倆誰動了我的東西了?”

“沒有啊。”托尼假裝糊塗地說。

兒子見父親的態度如此堅定,什麼也沒有說,悶悶不樂地走開了。

過了兩天以後,兒子上學出門後,托尼又偷偷溜進兒子的房間,打算從兒子的日記裏洞察他內心的秘密,令托尼吃驚的是,抽屜上不知何時安了一把小銅鎖。他突然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低級錯誤。

晚上,當兒子回到家後,托尼鼓足勇氣對兒子說:

“兒子,爸爸犯了一個錯誤,你能原諒爸爸嗎?”

兒子沉默了一會兒,冷冷地說:“不就是偷看日記的事嘛,我不想再談這件事了。”

“如果你原諒爸爸,就請你把鎖打開吧,別把爸爸當賊似的。”

兒子氣呼呼的把鑰匙拋給托尼說:“這是鑰匙,你該滿意了吧?”

幾天以後,當托尼無意中再一次來到兒子的房間時,又鬼使神差般地想看兒子的日記。可是令托尼失望的是,兒子的抽屜雖然沒有上鎖,可那日記本不知何時已無影無蹤了。

有一天,兒子突然對托尼說:“爸爸,你是不是很失望?”

“你為什麼這樣說?”

“因為我把日記扔了,並發誓不會再寫日記了。”

托尼驚愕地醒悟到:他已經失去了兒子的信任。

顯然,父母隨意翻閱事關孩子隱私的信件、日記等是不正確的。這種偷偷摸摸的行為容易給孩子幼小的心靈打下一個深深的烙印,那就是:父母是不可信任的!當身邊最親近的人讓孩子產生不信任感時,親子之間的交流溝通便不複存在了。

還有的父母認為,孩子應該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水晶人”,對自己不應有任何秘密,於是幹脆粗暴地侵犯孩子的隱私。

嘉嘉是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她最大的煩惱就是父母拆看她的信件和日記。有一次,她在家裏做功課,一位男同學打電話來,沒想到媽媽在另一個房間偷聽。她剛擱下電話,媽媽便怒氣衝衝地過來,劈頭蓋臉地質問那個男孩兒是誰,是什麼關係,並警告她不許早戀。她知道媽媽偷聽電話,就十分氣惱地說:“你為什麼偷聽我的電話,侵犯我的隱私權?”媽媽輕蔑地說:“小孩子有什麼隱私權,當媽媽的不能管你嗎?再說你心中如果沒有鬼,幹嗎怕別人知道呢?”她與媽媽大鬧了一場。以後總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裏,連話也不願意和媽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