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平等計——培養一個胸懷開闊的孩子(2 / 2)

平平上小學一年級了,爸爸開著自家的“馬自達”把女兒送到學校,他認為自己的女兒聰明、漂亮、機靈,一定會成為班裏的佼佼者。果然不出所料,三天後,平平放學後興高采烈地向父母報告:“老師讓我當班長了!說我學習好、聰明、能力強!全班同學裏隻有我獲得的表揚最多,其他的孩子都不行!”爸爸媽媽也很高興:“就是嘛!誰能比得上平平呢!”然而半個學期沒過去麻煩就來了,平平回家後,總是拉長了臉,向媽媽數落自己的同學不好:小舟隻不過會跑步,大家都捧她,但其實她是笨蛋;小美長得漂亮,有什麼了不起的,穿得那麼土……而且她還向媽媽抱怨同學都嫉妒她,不理她。結果媽媽向老師一問才知道,原來平平在班上總是表現得心胸狹窄,如果班上有哪個同學在哪方麵超過了她,她就會反應強烈,甚至誹謗人家,因此同學們都疏遠她。不僅如此,平平也不能接受老師的批評。有一次,老師說她學習好,工作能力強,就是工作方法上存在著一些問題,同學關係有時會出現一點緊張,希望她能稍微改變-下。老師說得很委婉,也很誠懇,但心胸狹窄的平平哪裏聽得進去。為了這件事,平平一連幾天拉長著臉,也不說話,她覺得太不公平了,老師怎麼能這樣對她呢?平平總因為一些瑣碎的小事而生悶氣,媽媽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她越來越為女兒擔心,她擔心女兒這樣的性格將來適應不了社會。

在現代的家庭中,孩子就是一切,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整天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就是“小太陽”,孩子的要求從不會被拒絕。長此以往,孩子就形成了一種錯誤的認識:“我”是最好的,誰都不如我。因此當孩子走出家門,麵對更廣闊的世界時,難以接受別人比自己強的現實。

父母應當明白,心胸狹窄,不但會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還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父母應當運用平等計教育孩子,讓孩子不要總認為“我行,別人不行!”讓孩子的心胸變得更開闊。

教育學家認為,孩子心胸狹窄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從小和同齡的孩子接觸太少,父母處處對孩子忍讓,孩子從來不能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因此,父母應多提供機會,讓孩子經常與小朋友交往。在交往中學會寬容、體諒他人;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養成良好的性格。

而當孩子在交往中遇到矛盾和糾紛時,父母千萬不要偏袒自己的孩子,這樣做會讓孩子錯誤地認為自己的地位是特殊的,別人都比不上自己,都要讓著自己。那麼家長在遇到這種事時,該怎麼處理呢?請看下麵這個故事。

平等對己,平等對人,做個胸懷開闊的人媽媽正在廚房做飯,突然聽到樓下傳來兒子冬冬的哭聲,她趕忙跑下樓去,隻見冬冬正坐在地上哭呢。而常和兒子玩的小朋友林漲紅了臉站在一邊,眼淚也快要出來了。冬冬看見媽媽來了,馬上撲了過去。“媽媽,林打我!”“是嗎?林,你們為什麼不高興啊?”沒等林開口,冬冬立刻搶著說:“他看我小,欺負我!媽媽你幫我罵他!”媽媽不高興了,她把冬冬推開:“不許沒禮貌!讓林說!”後來媽媽弄清楚了,原來林用積木蓋城堡,冬冬也要搶著玩,林不讓,東東一來氣就把蓋到一半的城堡踢倒了,兩人由此打了起來。媽媽嚴肅地把冬冬叫過來:“冬冬,為什麼玩什麼一定要聽你的呢?林的城堡已經蓋了一半了,如果你想玩可以幫他一起蓋呀!下次不許你再這樣霸道,如果林也把你蓋好的積木推倒,你生不生氣呢?”冬冬紅著臉,一聲不吭了。林走過來說:“阿姨,對不起,我也不該動手打冬冬。冬冬,別生氣了,我們一起玩積木吧!”冬冬看了看媽媽,兩個孩子開始一起搭城堡了。

這位媽媽把這個小糾紛處理得非常好,她沒有不分青紅皂白地偏袒自己的孩子,而是一視同仁地處理問題,這樣就不會助長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不僅如此,她還借機教育了孩子:“為什麼玩什麼一定要聽你的呢?”這樣就會引起孩子的反思,漸漸地孩子就會認識到:小朋友之間都是平等的,不能總是自己說了算。這是一個成功的教育案例,也是對平等計的一次成功運用。

另外,父母們也不妨讓孩子體驗一下心胸狹窄的害處。父母要讓孩子認識到,如果一個人總是心胸狹窄,別人就會討厭你,或不喜歡和你做朋友,而且做錯事時也得不到別人的原諒,會被徹底地孤立起來。這樣孩子就會認識到,心胸狹窄是一件不好的事,並慢慢地擺脫這種壞習慣,心胸變得開闊起來。

[平等計妙解]:父母要幫孩子認識到,不能什麼事情都得依著自己,父母、別的小朋友和自己都是平等的,你對別人斤斤計較,別人也會對你斤斤計較,而如果你對別人寬宏大量,那麼別人也會還你一個寬宏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