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宮聽罷,額頭上豆大的冷汗珠滾滾而下,後脖頸子冒著涼氣,結結巴巴回道:“下、下、下官知罪。不過,下官都是被逼得,身不由己啊。”
劉銘祺聞言,臉色泛黑,陡然一沉:“休得巧辯,念你本是文官出身,懦弱膽小,本官可以寬諒你降服匪寇之罪;但難繞你身為一城之知縣,多年來,欺善揚惡,作奸犯科,至百姓疾苦於不顧,至國家興亡於不顧,不配再做父母官,更不配苟活在世上遺臭百年,來人啦,把蜈蚣的官服扒了,頂戴花翎拿下,推出去砍了,以順民意。”
吳宮震嚇得傻了,晃動著十幾斤重的大腦袋狠力地朝地上砸,把頭磕的是鮮血噴濺,哭嚎求道:“總兵大人饒命啊,小人再也不敢啦,繞了小人這條狗命吧!”
劉銘祺滿麵怒容,毫不憐憫,心中暗暗恨道:“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下輩子再投胎,先跟閻王爺好好談談,來到世上,千萬別做對不起人民對不起國家的事,否則下場必將如此。”
帳外“啊”的一聲慘叫,吳宮的人頭被劊子手揮刀砍了下來,路過帳外的百姓親眼目睹後,大快人心,奔走相傳……
劉銘祺接著又掃了一眼戰戰兢兢跪在下麵的眾官員,開口道:“其他官員均為從犯,每人責打四十軍棍,以觀後效。”俗話說,殺一儆百,殺雞儆猴,這些人嚇唬嚇唬也就算了,也不能全殺光。隻要能夠知錯就改,誠心悔過,還仍然是個好同誌嘛!
“謝總兵大人不殺之恩,日後我等定當洗心革麵重新做人。”眾官員齊聲誓言道。
吳宮一死,璦琿城麵臨著最大的問題就是人事調整,誰來接替吳宮的知縣之職呢?劉銘祺左思右想,猶豫良久,一時間,要找個合適的人選恐怕不太容易,暫時隻有先找個知根知底的人將就一下吧!隨即命道:“璦琿城知縣一職嘛,就暫由兌字營守備趙有理擔任,日後,身為一縣父母官,布施政令不得失信於民。不然,則與蜈蚣同罪論斬。”
“喳!下官銘記在心!定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趙有理拂袖跪地磕頭謝過,心中卻頓感驚訝。暗想:劉銘祺還真是對得起自己,多少還念點舊情,居然提拔我來坐璦琿城的知縣一職,這真是做夢都想不到的事。以後啊!我的好好在這幹,想想自己一沒本事二沒關係,在軍營裏混了十幾年才混當個千總一職,後又借著劉銘祺的光又升了一級,這此又機緣巧合地當上了璦琿城的知縣,都是托劉大總兵的福啊!自己決不能幹對不起劉總兵的事了。不說為他爭多大的光,也不能丟了他的臉,以後說不能借著這顆大樹自己還能升個一級半級的呢!
劉銘祺抬了抬手,示意他起來回話。
城不安,民不順,內憂不解,外患難除。劉銘祺親自插手斬殺璦琿城知縣吳宮一事,目的有二:其一是為國除奸。其二是做給老百姓看的,讓百姓們知道知道,世上並不全都是貪官汙吏賣國賊,還是有清官好官和民族英雄存在的,遠的不說,自己的所作所為不就是一個頂呱呱的大英雄嘛!
劉銘祺將此事處理的恰到好處,毫無拖泥帶水之處,打擊奸臣汙吏,深得人心,頗具王者風範,讓在場的人心服口服。
“趙知縣聽令。”劉銘祺再命道:
趙有理上前數步,恭恭敬敬地矮身道:“下官在!請總兵大人吩咐。”
劉銘祺正色道:“令你親率府衙裏的兵丁火速在全城張榜通告,言明我大清剿匪大軍,為保百姓太平安泰,誓與匪寇決一死戰。請百姓予以籌備糧草,共同抗匪。並以官府的名義現銀高價收買糧米,十兩銀子一鬥米,有多少收多少!並承諾三日內將匪寇消滅幹淨,讓百姓安享太平。”十兩銀子一鬥米,這價錢劉銘祺也敢出,足足高出市場價二十多倍,這牛皮可算是吹出去了,一盆清亮亮的清水也潑出去了,可就收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