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上數次下江南考察民情,懲治貪吏,被史上傳為佳話。如今的劉銘祺則與他不同的是數次深入到老百姓的田間地頭,家裏炕頭,向老百姓噓寒問暖,親切攀談,了解民憂,了解社會弊端、對有些地方官府落實不到位的政策大力督辦,限日整改,牢牢樹立了其巡撫大人的親民形象和兩袖清風的清官形象。
洛陽村地處康襄城北部山巒一帶,耕地雖多,人口卻相對稀少,小部分家的老人孩子在鬧災荒的時候餓死病死的居多,大部分外出逃荒的百姓或是全家老小過著四處流浪的乞討生涯或是留居在關裏艱辛度日。如今官府大改不管百姓死活的局麵,不但發糧發銀,而且連農耕用具也一並發放到各個村中,不但能養家糊口,而且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起來,消息一經傳開,外出他鄉的百姓陸續趕回家中,領取全家人的救濟糧和銀子後,開墾荒地,安居樂業。
天空飄著淅瀝瀝的小雨,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爺的恩賜,從而宣布康襄城連年的旱災從此不再光臨了呢!
迎著小雨,洛陽村突然來了一大群身穿布衣,但卻氣宇軒昂的人,他們有馬不騎,有轎不坐,硬是步行在崎嶇泥滑的山路趕來。
久旱逢甘露,村裏趙老漢一家並沒有去田間耕作,雨天是百姓停止在田間勞作的最恰當不過的理由,一家人喜氣洋洋地期盼著這場雨能讓給他們帶來豐收的希望。趙老漢的共有三個兒子,都已經娶妻抱子,媳賢子孝,至今都沒分家另過,而是三代同堂,尊老攜幼,樂在其中。
趙老漢的大兒子赤光著脊背冒著小雨正在院子裏劈柴,院門外“當當當”響起了連續的敲門聲,透過破舊殘斷的門板之間,忽見院門口來了一群人,影影綽綽的也看不清長相打扮。這個窮的連兔子都不待的小山村,從未來過陌生人。
趙老漢老實憨厚的大兒子,見到這麼多的陌生人在院門前晃蕩,心中發慌,急忙放下劈刀,跑到屋裏喊爹出來。
趙老漢年過六十,雖然身子單薄了點,卻是十分的康健,老伴去世的早,趙老漢從小拉扯三個兒子長大,做為一家之主,家裏的大事小事均有他來做主,正在炕頭上抽旱煙的趙老漢,見大兒子慌慌張張地跑進來,就知道肯定是出了什麼事了,急忙下炕趿拉著鞋子來到屋外。
“趙老漢在家嗎?我是王保長,快開門呐!”門口敲門的人等的有些急躁,自報家門地喊道。
趙老漢一驚,不會又是王保長帶官兵來抓壯丁了吧!自己的三個兒子一個比一個的憨厚,要是被抓去當了壯丁,恐怕就隻有去當墊背的角色,一個也甭想回來。趙老漢忙給大兒子使了使眼色,示意他通知老二老三先到後房躲一躲,萬一真的是官兵來抓壯丁,趕緊撒鴨子走人,還來得及。
“來嘍,來嘍!我還在屋裏睡覺哩,被王保長一喊,怕是睡不成嘍!”趙老漢嗓門揚得高高的,一邊招呼一邊小跑到院門口,拉開門閂,推開半扇院門。
開門一看,趙老漢當即愣住了,隻見門口站著二三十人,衣著打扮既不像官人也不像商人更不像普通的老百姓,趙老漢一愣,懵懵懂懂地問道:“王保長這是?”
王保長咪咪眼睛,笑道:“趙老漢,我來給你介紹。”說完,轉躬著身子,走到人群中一位氣宇軒昂的年輕人身邊,雙手一擺,介紹道:“這位是康襄城巡撫劉大人,今日特意前來你家做客地。”
趙老漢心裏一震,手裏拎的大煙袋鍋子啪嚓一聲掉在了地上,如同見了下凡的神仙般,連忙跪地叩拜,老漢身後的媳婦孫子也隨著老漢雙膝落地叩拜,連不懂事的孩童也被父母一把按跪在地上,一個頭磕得孩童暈頭轉向,連想哭一聲的膽量也被嚇了回去。
跪在地的趙老漢連連磕頭道:“不知大人遠道而來,有失遠迎,還望大人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