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梁正,下梁不歪,巡撫大人為百姓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起到了以點帶麵的模範帶頭作用,各地官員們一呼百應,並且積極召開各級職能部門官員認真貫徹落實學習,對那些思想覺悟差,認識不徹底的官員進行嚴肅的批評教育,限期整改,如再不具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理念,將立即清除,永不錄用。不換思想就換人,決不姑息遷就。

官正人清,百姓愛戴,官歪人貪,百姓叫苦連天。在百姓利益無小事的為官理念下,經過兩個來月的努力,官員的老爺作風沒了,而是漸漸演變成了勤政的公仆作風,任勞任怨地為百姓解憂解難。百姓們迄今為止都不拜觀音不拜佛,而是把劉銘祺的雕像畫像供奉在家裏,每天三拜九叩,燒香上供,儼然一副活菩薩般供奉。

時也運也命也,沒想到穿越到大清康襄城大概才有多半年的時間,劉銘祺居然能有這麼大的成就和作為,連他自己都感到有點不可思議,完全出乎自己的想像之外。現如今,貴為巡撫的劉銘祺都不敢輕易出門,即使出城巡查也要喬裝打扮才行,生怕被百姓認出來,要不然百姓紛紛圍上來,有的請巡撫大人簽名賜字,有的請巡撫大人為剛出生的兒孫起名,有的要請巡撫大人到家裏吃飯,芸芸眾眾,無所應對。

就在一切大好光景之下,出事了,出大事了……

這一日,巡撫衙門辦公房裏的劉銘祺和喻慶豐正在製定和研討關於康襄城招商引資的具體事項。康襄城本身城池不大,人口比數頗大,再加上最近時日進城經商做買賣的外來人口頗多,經濟繁榮的同時卻受到了諸多方麵的製約,不易做大做強,同時對康襄城的治安管理維護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經過劉銘祺的提議,準備在康襄城南城十公裏處,這片一馬平川而少於開墾的土地上劃出一片區域作為康襄城經濟技術開發城,官府投入資金,擴城再建,完善基礎建設,再修一條寬三丈的青石高速公路,連接兩城之間,形成城池相連資源共享,經濟相通比翼雙飛的經濟開發理念。從此康襄城將會成為大清朝首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維護邊塞和平的現代化新城。

除了康襄城的大小工廠、手工作坊、商號錢莊,茶館酒店,學堂糧庫等陸續遷入新城外,那些富商大戶也積極主動地在新城選址買地建造新宅,旺地必有旺財,誰都不會錯失這次新城大建,千古難逢的大好投資機會的,更何況劉銘祺還將會仔細挑選些能說會道的招商官員,由喻慶豐親自率領,到羅刹國附近的城鎮進行招商引資等一項項的重大舉措,新城繁榮那還不是遲早的事。

一大早,倆人便伏坐在辦公房內的桌子旁,說著聊著,一邊觀望著平鋪在桌上的新城圖紙一邊研究斟酌開發之策。

“大人,大人……”劉府的張管家慌慌張張地邊跑邊喊,“咣當”一聲推開辦公房門,撲撞進來。看他急的樣子跟火上房了似的,像是出了什麼大事。

正在聚精會神研究公事的劉銘祺和喻慶豐可著實給嚇了一跳,還沒等張管家把氣倒騰過來,劉銘祺便陰著臉氣罵道:“大驚小怪的,看你急的那個樣子,奔喪了不成。”

張管家噎了兩口氣,喘道:“老爺出大事了,十萬火急呀,小人一時著急……”

“算了算了,直接說正事?何事讓你張大管家如此驚慌呀?”劉銘祺見他吞吞吐吐的模樣,越看越來氣,陰著臉問道。無論啥事,隻要到張管家身上,基本上都是十萬火急,每次都沒個穩當勁兒,還指望著他能幹點大事,立個功啥的,也好兌現自己給他娶媳婦的承諾,再看他現在這一驚一乍的,估計還得跟自己磨練兩年才行。

“張管家,有什麼事趕緊稟報,本官還要和巡撫大人有事研究呢!”喻慶豐也知道張管家有這虛張聲勢的愛好和毛病,所以忍不住也跟著催促了兩句。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