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劉銘祺本性不改,脾氣不變,照燒不誤,而且火勢燒的那是相當的強勁。

京城南門是京城最熱鬧的城門,平日裏來往的商販絡繹不絕,人潮湧動,極為頻繁,而且從南城門至鍾鼓樓這條大街也是城門領劉銘祺的管轄範圍。街道兩側店鋪林立,一眼瞭去,商號、當鋪、錢莊、布肆、飯館、戲院應有盡有,人流量更是非常龐大擁擠,故此也算是十分繁華。

七八百米長的大街上,百姓們擦肩接踵,走上一趟,才知道交通多有不便。街麵上你碰我,我踩你,摩擦之事時常發生,有時犯上幾句口角,有時甚至會你推我桑地大打出手,給管理上帶來極大的不便。

可話又說回來了,那可要看誰來管這塊轄區?上一任的城門領便是因為管理能力不強,而被撤職調崗他處任用,被降職的劉銘祺才頂了這個缺。

堂堂的(原)兵部尚書大人管理城門的工作來,豈不是小菜一碟,小鳥一窩的事嘛!簡直就是過梁當柱腳--大材小用。

不出幾日,劉銘祺便把個混亂不堪的南大街管理的井井有條,秩序井然,而且按照他後世的管理經驗,還特別成立了七八個清兵交警大隊,統一著裝,佩戴紅色袖標,上印有“交警”字樣。經過簡單的培訓,一律實行掛牌上崗,重拳出擊梳理交通擁堵和打通影響交通的瓶頸口等措施排堵保暢。

這些大清的特殊“交警”們風雨無阻,愛崗敬業,以時刻堅守自己崗位為己任。對那些違反交通規則的百姓來說,主要進行交通意識和法規教育學習為主,懲罰為輔;對那些有錢有勢的生意人主要以懲罰為主,進行交通意識和法規教育學習為輔;提高百姓的自覺性,大力整頓交通秩序。

在具體交通管製的實施中,劉銘祺首先采用的是人車分離的交通行政管理手段,車轎按照統一要求在街道中間行走,徒步的百姓在街兩旁行走;並且在相隔百米的位置設立人行橫道,便於百姓穿街而過。

還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中央設立半米多高的交警指揮台上,清兵交警筆直地站立在上麵,用規定的各種手勢,靈活地根據現場情況進行相應的指揮疏通。在各路口兩邊分別設有紅路燈,看見清兵交警手舉紅牌,則停,看到清兵交警手舉綠牌,才可以正常通行。

這套先進科學的交通管理創新,除了劉銘祺能嫁接過去之外,恐怕再沒人能想得出來了,要麼說他有才呢!雖然他很年輕,但與眾不同的是他見過一二百年以後的世界,而這些大清人卻隻活在眼前的朝代。沒見過飛機也沒見過火車,沒吃過肯德基麥當勞,沒欣賞過電視,沒看過電影,更沒穿過皮爾卡丹,住過總統套房,而這一切劉銘祺卻都是親身體驗過的。

交通整頓期間,對那些車轎亂停亂放的,罰款!騎馬超速拉貨超載的,罰款,(八百裏加急除外,相當於後世的110、120,享受特殊政策照顧。)逆向行駛的,罰款。不服從交警管理的,罰款(如果是地痞流氓,不但罰款,而且要重仗二十大板,要不然,拖到衙門大刑伺候。在劉銘祺的地盤上,誰當流氓地痞誰倒黴,因為他本身就夠痞的,對這些四類具有相當強的打擊力度。)

不過短短幾日,南大街的交通秩序、百姓的文明意識有了明顯改善,道路的擁堵不暢得到相當大的緩解,事故發生率也降低為零,百姓們無不嘖嘖稱奇。

傍晚十分,城門領劉銘祺和施飛虎悠閑地翹著二郎腿坐在箭樓的涼亭內,幾口小酒,望夕陽,一口小菜,賞美景,愜意的不得了。

幾粒酥香的黃生米丟進嘴裏,劉銘祺一邊蠕動著嘴唇一邊吟詩祝興道:“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下班有美酒,晚上抱佳人……”作詩他不會,改詩他倒是手到擒來,拚湊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