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豐碑下的基石
作者:柏老六
我叫柏老六,今年46歲,我雖然是連續兩屆的雲南省人大代表,全國創業之星,擁有上億的資產,但我始終忘不了過去,忘不了過去的貧困。
我的家在師宗縣竹基鄉龍甸村,當年我的家鄉和我的家很貧窮,年幼時,我吃過野菜,喝過包穀麵湯,經常是半飽半餓的。我弟兄多,父母喂養不起,我一歲多的時候,父母決定把我送人。當一對夫婦從十多公裏以外的山村來到我家,準備要抱走我的時候,我媽抱緊了我,淚如泉湧,爹蒙著臉抽泣,他們的心像刀割一樣的疼。媽說:“自己的骨肉,哪分得開呀!就是死,媽也要和兒在一起!”來人看著這樣的場麵,也於心不忍。就這樣,爹媽含淚把我留在了他們身邊,留在了貧窮的家。我小學剛畢業,父親就去世了,我就到生產隊勞動,掙工分,那年我才12歲。
曆史的車輪,始終是要前進的。我在農村勞動了3年後,黨的政策好轉了,接著進入了改革開放時期。我先後就讀了師範,參加了工作,當了教師,又通過成人高考獲得了大學本科文憑。這一路走來,使我懂得了知艱識苦,讓我知曉了草根階層的艱辛,從而促使我窮則思變,去把握機遇,去創造未來。
1988年,學校搞勤工儉學,我承包冷飲店,學校除了提供一間房子外,什麼都沒有。我用2000元買了一台壞了的冰棒機和一本書,邊看邊學著修理。讓機器不會製冷、不會散熱到能正常工作,後來運轉得得心應手。我做事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我生產的冰棒質量好,一時成了當地的搶手貨,幾年的勞作,我賺到了第一桶金。
機遇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網開一麵,但又稍縱即逝,能抓住它,你就是勝者。當人們看到我的冰棒很暢銷時,學校周圍先後上了許多家製作冰棒的冷飲店。我一看,就準備轉行。就在這個時候,我看到了我們學校的學生每人要為煙草公司折疊200個用於培育煙苗的紙質營養袋,我看在眼裏,盤算在心上,感到這是一個商機。我馬上到煙草公司了解,原來紙質營養袋培育出的煙苗,生長周期短,易成活,苗壯,無病蟲害,是當時最先進的育苗技術,而且袋子的用量很大,一年需要幾億個,靠手工折疊是有限的。我很快到了廣州、汕頭去考察,買回了一台吹袋機,開始了機械化生產塑料營養袋。機器一開動,營養袋像飄雪花一樣地飛出,生產很喜人。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後來又進了一台機器,我和煙草公司達到了雙贏。經過三年的生產我賺到了第二桶金,為以後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經濟基礎。
2003年,沾益縣委政府為了把萬壽菊做大做強,與我商量叫我收購兩個從事萬壽菊生產的公司,這兩個公司雖然經營了5年,但隻是作坊式的生產,生產停滯不前。為此,我先後到了甘肅、內蒙和黑龍江、吉林、遼寧5省區,把種植萬壽菊麵積達2千畝以上的基地全部考察過來。回來以後,我認為這個項目適合在本地發展,不久便把2個公司全部收購,投資2千萬元成立了曲靖博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過整治成立的新公司,麵貌煥然一新,使當年產值達到了2千萬元,5年後產值翻了10個倍,總產值達2億多元,種植麵積由原來的幾千畝發展到現在的近14萬畝。現公司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萬壽菊原料供應基地和主要的葉黃素生產企業。種植區域由沾益一個縣發展到馬龍、師宗等10個縣(市),技術推廣及收購站點150多個,種植農戶已發展到9萬多戶,農業產業化從業人員達18萬多人。我公司的產品市場占有率,在全國達40—50%,在全球達20—30%,在國際市場上已具有一定的話語權。截止今年6月,我公司已上繳國家稅金達6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