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澄江縣龍街街道辦事處聯合工會
一線傳真
作者:望東
“哪裏有企業、哪裏就有工會”
澄江縣龍街街道辦事處聯合工會,位於風光旖旎的撫仙湖畔,成立於今年3月底,由1家機關工會、1家街道行業工會和28家非公企業工會組成。在28家企業工會中,有21家是今年建會取得的成果。
私企建會,最大的難點之一來自於企業主的誤解。龍街街道聯合工會副主席馬瓊華說,很多中小企業主心存疑慮,他們以為,建工會就是為了讓他們交錢。還有的覺得,建一個工會,增加一個機構,就多一個“婆婆”,相應的管理也複雜了。簡單地說,是嫌麻煩。
聯合工會深知:自己的使命就是要做到“哪裏有企業,哪裏就要有工會”。 麵對種種誤解和非議,他們迎難而上。龍街街道辦事處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馬麗萍,帶領工作人員深入街區和鄉間,跑遍了龍街每一個角落,不厭其煩地向大大小小的企業宣傳工會的作用,告訴他們建立企業工會是為了保障企業規範用工,幫扶困難職工,促進勞資和諧……
馬瓊華,既是工會副主席,還管理著計生辦,同時又是黨總支書記,從事了多年的基層工作,人們親切地將熱心爽直的她稱為“馬大姐”。她依托自己的人脈關係,發動親友熟人,對不願建會的企業展開“感情攻關”,也讓不少企業主消除了誤解,高興地建立了工會。
花卉種植戶、小商鋪,這些行業絕大多數是個體經營戶,員工太少。不便單獨建會,街道聯合工會就指導他們組建了花卉工會和街道行業工會。
聯合工會的號召力,在龍街是出了名的。為了加強工會的自身建設,工會在每個周一的上午,都會雷打不動地組織幹部、職工學習政策法規及文件。由龍街鎮紀委書記負責考勤,遲到了是要被罰款的,在開始實行這一措施的前兩年,每年罰收的金額都有上千元。現在,大家已變過去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罰款已不太容易收到了。當然,罰款不是目的,隻是一種促進學習的手段。罰款的金額,也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工會用這筆經費組織職工參加文體活動,或是去登山,踏青。在讓職工休閑放鬆的同時加強交流、增進感情。
聯合工會有一間配備了現代音響設備的多媒體教室,用於向職工群眾宣傳防火防災、交通安全、疾病防治等知識,深受職工歡迎。
生態文明之家
建會隻是起點,幫扶和維權才是工會的職責所在。針對當地非公企業眾多的情況,工會聯合當地派出所、勞動保障所,每個月都共同對轄區內的企業實行拉網式監查,及時糾正用人單位的不規範用工行為,從源頭上杜絕違法用工。
今年,地處山區的立昌村委會蔡陸村民小組一戶農家的房子被燒毀,男主人又患了乳腺腫瘤,縣總工會補助了該戶農家2000元、街道工會聯同其他部門共同補助了該戶4000元。今年春節期間,立昌村委會又有一戶房屋被燒毀的農戶得到了工會的救助金800元。
街道上有兩名職工子女,分別考取了玉溪一中和四川大學,工會也對他們展開了“金秋助學”。有兩名女職工,一名離異、一名丈夫患病去世,她們的子女又都在上學,今年“三八”節,工會也對她們進行了援助。
三年來,已有37戶困難職工得到了工會的幫扶資助。
保護撫仙湖,是澄江縣社會管理的重中之重,街道聯合工會除做好傳統的維權、幫扶、培訓等工作以外,在社會管理工作中也發揮了獨到的作用。在入湖河道治理、湖區衛生、環保,或是帽天山申遺的環境整治中,都能看到工會工作者忙碌的身影。街道機關工會在去年的“生態文明之家”評比中榮獲嘉獎。今年街道所轄的三個沿湖村委會和一個入湖水源地村委會也被工會推舉納入了“生態文明之家”的建設。
如今,無論是走在縣城所在的大街小巷,還是漫步於撫仙湖邊的村村寨寨,到處都越來越幹淨整潔,這既得益於澄江縣多級政府保護撫仙湖的努力,也有多級工會幹部的一份功勞所在,這一切,讓這顆高原明珠更加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