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容易導致情緒焦慮,但過度的散漫無疑會耗損寶貴的注意力。任何事情都是過猶不及,在中國傳統文化典籍當中,恰到好處的“中庸之道”是東方儒家文化的精華所在。因此,適度的緊張,不但不會妨礙大家生活工作,相反還能夠提高辦事效率。
從醫學角度來看,適度的緊張可以增強人類大腦的興奮程度,提高大腦的生理功能,使人思維敏捷,反應迅速。而且,當一個人處於適度緊張的生活或工作狀態中時,心髒就會通過強收縮以排出更多的血液來供給全身器官組織的需要,血管舒張、收縮功能也隨之改善,帶動人體各方麵機能。簡單來說,適度的緊張,會讓人體進入一種興奮狀態,這種興奮會刺激我們懶惰的頂葉皮層,促使它加班加點工作,讓人可以持續地在長時間內集中注意力。
華人世界精神偶像、截拳道創始人李小龍先生,通過他的眾多銀幕形象,使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他所運用的中國功夫的特點——一種非常富有節奏的步法,雙腳前掌輕輕觸地,並且來回顛動。這種獨特的步法讓李小龍在武術搏擊當中,顯得非常輕鬆且富於節奏感。
事實上,這種顛動的步法,不但可以讓搏擊者在險惡環境下放鬆緊張的神經,同時又可以讓其全身肌肉、機能保持一定的緊張程度,以此讓身體永遠處在最敏捷、最迅速、最有殺傷力的狀態。
因此,這種顛動的步法一石二鳥,既將緊張壓低到一定狀態,又不會讓緊張的神經完全鬆懈,使其恰到好處地保持在某一水平線上。隻有這樣,搏擊者才能做到集中全部精神,保持絕佳狀態應對任何危險的敵人。
同樣的道理,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一直保持全神貫注的最佳狀態,也要給身體製造一種適度緊張的環境。這種環境古人曾經用“頭懸梁”“錐刺股”來達成,這兩種行為的實踐者長期以來成為後人稱頌的對象、學習的楷模。
對待我們的孩子,畢竟不能讓他們像一個苦大仇深的自虐者一樣,用繩子或者錐子對付自己。幸好,讓身體保持一定的緊張未必非得求助利器,我們完全可以采用更加溫和、科學的方法。
不知道父母有沒有注意這樣一個變化,以前,幼兒園或者學校的座椅都是沒有椅子背的,現在的教育機構為了達到某種硬件水平或者提供更舒適的上課環境,都紛紛提供更舒適的有靠背的座椅(當然這也跟大環境經濟條件的改善有直接關係)。初衷是好的,但結果卻讓孩子們的身體和精神都在無窮的安逸當中懈怠散漫了。古人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雖然沒有靠背的椅子坐著不是那麼舒服,但這樣就避免了身體上的懈怠。如果這時又能保持端正的坐姿,身體就會處於適度的緊張狀態,就可以幫助孩子們在更長時間裏保持精神上的集中和專注。這就是在很久之前,校園裏都是木板凳子,學生上課必須挺胸抬頭倒背雙手的原因。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全民都在追求安逸,孩子自然不能例外。父母傾其全力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給孩子配備各種昂貴的專用桌椅,卻不知,現在各種按照身體結構做出來的椅子,在最大程度上給身體安逸的同時,也在幫精神偷懶。孩子太舒服了,怎麼會不散漫呢?
因此,建議父母給孩子提供沒有靠背的座椅,在孩子做功課時要讓他們保持正確的坐姿,這樣不但可以避免花費金錢去買什麼矯正身姿的產品,還可以通過身體的適度緊張帶來精神上的全神貫注,使埋在各門功課裏的大腦時刻保持最佳戰鬥狀態,靈敏、迅捷、舉一反三,更好、更快、更完美地完成學習任務。
古語說得好:“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要適當放鬆,自然也要適度緊張,這便是學習中的張弛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