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愛因斯坦是個十分頑皮的孩子,經常和幾個夥伴到處亂跑,幾乎荒廢了學業。他的母親為此憂心忡忡,常常叮囑他不要貪玩,可母親的再三告誡最終還是成為他的耳邊風。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愛因斯坦正要去河邊釣魚,父親將他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的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你傑克大叔到南邊的一個工廠去清掃那兒的一個大煙囪。隻有踩著裏邊的鋼筋踏梯才能爬上那個煙囪。你傑克大叔在前麵,我在後麵。我們小心翼翼地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到了頂端。下來的時候,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麵,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麵。鑽出煙囪後,我們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黑乎乎的,全部沾滿了煙囪裏的煙灰,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蹭著。”
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上也一定很髒,或許就像個馬戲團的小醜,於是我就打了盆水洗了好幾遍。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幹幹淨淨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幹淨呢。於是洗了洗手就大搖大擺地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看到你傑克大叔的模樣,還以為他是個瘋子呢,大家都笑得肚子疼。”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後,鄭重其事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隻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天才或許會把自己照成白癡;而白癡也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
愛因斯坦聽後,頓時滿臉通紅,感覺羞愧難當。
從此,愛因斯坦遠離了那群頑皮的夥伴。他謹記父親的教誨,時時用自己的行為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輝。
高情商的孩子這樣做
是的,當一個人把別人當成自己的鏡子的時候,可能會受對方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有可能把天才照成白癡,也有可能把白癡照成天才。但無論如何,都不是對自己的客觀真實的反映。正確的做法,是自己做自己的鏡子,時時來審視和映照自己,這樣你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
高情商的父母這樣做
父母教育孩子,主要是從思想上對他們進行引導,而用不著對孩子的未來進行詳細地規劃和設計。愛因斯坦的父親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當他發現孩子與貪玩的小夥伴們“混”在一起的時候,僅僅通過一個故事就改變了愛因斯坦的行為,最終讓他成為了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