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位年輕人,自以為頗有才華,但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為此,他非常苦惱。於是在幾乎絕望的某一天,他來到了陽光燦爛的海邊,打算就此結束自己的生命。不料被一位老人看到並且被他救了。老人問了他走絕路的原因,他說自己的才華得不到社會的認可,沒有人欣賞他、重用他。老人從腳下的沙灘上撿起一粒沙子,讓年輕人看了看,然後就隨便地扔在了地上,隨後問年輕人:“你能找到我剛才扔下去的那粒沙子嗎?”
“這根本不可能!”年輕人搖了搖頭。
老人沒有說話,從自己的口袋裏掏出一塊金子,也是隨便地扔在了地上,然後對年輕人說:“你能不能把金子撿起來呢?”
“當然可以!”年輕人馬上就找到了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的金子。
“你現在明白是為什麼了嗎?”老人問道。
年輕人猶豫了一陣,醒悟地回答:“當我抱怨自己懷才不遇的時候,我還隻不過是一粒沙子,而遠遠不是一塊金子。所以我不能苛求別人立即承認我,如果要別人承認,那我就要想辦法使自己成為真正的金子。”
老人點點頭:“對了!一個人就像是某個分數,對自己的估價是分母,而實際才能是分子,別把分母估價得過大,不然分數值會很小。”
老人又把他帶到了垃圾處理站,讓他把金子埋在垃圾堆裏,然後又讓他將金子找出來,並衝洗幹淨。
“你現在明白了什麼嗎?”老人又問道。
年輕人沉思了一會,回答:“這個世界上的公平是相對而言的,金子也有被埋沒的時候,但金子終究是金子,衝洗幹淨之後仍舊是閃閃發光的金子,並沒有因為它曾經滯留在肮髒的地方而貶值。”
老人又帶他到了黃金市場,讓他到幾家商店打聽一下這塊金子能賣多少錢。
年輕人打聽完了之後告訴老人:“各個商店的說法不一,價格相差也很大。”
“你現在又明白了什麼嗎?”老人又問道。
年輕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市場的價格是圍繞著價值上下浮動的。即便我是一塊貨真價實的金子,大家對我價值的認可程度也不會一樣。”
高情商的孩子這樣做
一句俗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隻要你是一塊貨真價實的金子,就能夠經得起考驗,就一定有發光的機會。許多孩子習慣於生活在別人的影子下,別人的一言一行對自己產生莫大的影響。如果一個人總是生活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和定位中,那麼自身的價值就得不到有效發揮。
高情商的父母這樣做
在激勵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首先要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孩子,要看到孩子的價值,也要看到孩子的不足。對於孩子的長處,要盡量提供條件讓他最大限度地發揮;對於孩子的不足,也要激勵他建立健康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