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良好的習慣,就像儲存道德資本。這樣的資本在不斷地增值,一生中都可享用它的利息。”

“美德的習性不是可以在密室中養成的,良好的習慣一定要以明理的行為在堅毅地抗拒誘惑的鬥爭中形成。”

習慣對於我們生活有著極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地影響著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著我們的成敗。

在現代社會中,要想使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秀,成為一名成功人士,創造卓越的成就,就必須從培養良好的習慣入手。

良好的習慣對於人的發展究竟有何意義呢?也許,木桶理論可以從某一個角度解釋清楚。木桶理論認為,一隻桶盛水的多少,取決於最短的木板,而不取決於最長的板。對於人的發展而言,同樣如此。良好的習慣能夠助人成功這已成不爭的真理。下麵舉一個鮮為人知的例子來說明良好的習慣對促進成功所起的重要作用。

上個世紀60年代,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東方”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遨遊了108分鍾,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他在20多名宇航員中,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起決定作用的是一個偶然的事件。原來,在確定人員的前一個星期,主要設計師羅廖夫發現,在進入飛船前,隻有加加林一個人脫下鞋子,隻穿襪子進入座艙。就是這個細節一下子贏得了羅廖夫的好感,他感到這個27歲的青年如此懂得規矩,又如此珍愛他為之傾注心血的飛船,於是決定讓加加林執行人類首次太空飛行的神聖使命。

從更深刻的意義上講,良好的習慣是人生之基礎,而基礎水平決定人的發展水平。大量事實證明,良好的習慣常常決定一個人事業的成功。

毫無疑問,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神聖責任,別無選擇地落到了廣大父母與教師的身上。

有人悲觀地說:“中國孩子的壞都是同大人學的,沒有人能夠教孩子好習慣,教了也沒用。”

而我卻不這樣認為,因為中國的絕大多數父母與教師是充滿愛心的,一旦明白了良好的行為習慣能決定孩子的命運,自然會為了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父母不可能也不必要成為教育家或心理學家,甚至不必要成為教師或教師的助理,但是,父母必須承擔起最基本也是重要的責任——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而良好習慣的核心是學會如何做人。

學習是一個苦差事,如果隻是一味地苦讀,嚐不到一點收獲成功的回報,時間長了勢必會厭倦。因此,對孩子的點滴進步和成功,我們都應看到並給予適當的表揚或鼓勵,哪怕是一句“今天很不錯”的話。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自己激勵自己再下苦功夫去爭取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