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培養孩子自己選擇的好習慣(1 / 2)

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對不應該做的或暫時不能做的,或者放棄,或者暫時放棄,這是人生選擇中的一個重要法則。

比爾·蓋茨是美國西雅圖市人。中學畢業後進入哈佛大學,一年後輟學,開始從事令他癡迷的計算機事業。1975年正式創辦微軟公司,28歲成為全球電腦大王,曾被評為1998年度世界首富。

比爾·蓋茨的外祖母對他產生過重要影響。外祖母在中學時代曾是校女子籃球隊的主力前鋒和班上的畢業生代表。她博學多才,思維敏捷,酷愛益智遊戲,在她的眼裏,玩遊戲不是無意義的消遣而是技能和智力的鍛煉。

外祖母很喜歡和比爾·蓋茨玩智力遊戲,包括下跳棋、玩籌碼、打橋牌等。玩遊戲時,外祖母總愛對比爾·蓋茨說:“使勁想!使勁想!”她也常常為比爾·蓋茨下一步好棋、打一張好牌而拍手叫好。這些遊戲大大地激發了比爾·蓋茨愛思考的潛能。

外祖母還經常給比爾·蓋茨讀書,講故事,比爾·蓋茨從中受益匪淺。在外祖母的幫助與指導下,比爾·蓋茨的閱讀興趣日益濃厚和廣泛。

比爾·蓋茨非常喜歡參加他家附近的一家圖書館舉行的夏季閱讀比賽,他總能得男孩中的第一名,偶爾還會奪得總冠軍。他年僅9歲的時候,已經讀完了《百科全書》,11歲的時候,就因背誦《馬太福音》中冗長而晦澀的《登山寶訓》全文而獲獎。

外祖母早已意識到比爾·蓋茨在思維與記憶方麵超乎常人的潛能,她總是利用各種機會去激活他這方麵的潛能。當祖孫倆一起在公園散步時,外祖母常會與比爾·蓋茨交流棋藝或看了某篇佳作的體會,培養他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正是在這種磨煉中,比爾·蓋茨一天天成長起來。

比爾·蓋茨的父母也十分關注兒子的成長。父親是律師,母親是教師,他們都是西雅圖市頗有名氣的人物。比爾·蓋茨的父母在工作之餘總是盡可能與孩子們待在一起,一家人不斷做各種遊戲,從棋類到拚圖比賽,幾乎所有的益智遊戲都玩遍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家庭環境已越來越無法滿足比爾·蓋茨的進一步發展了。於是,父母開始把目光投向社會,尋找能激活兒子潛能的更廣闊的舞台。讀小學六年級時,比爾·蓋茨在父母的幫助下參加了西雅圖的當代俱樂部。在這個俱樂部裏,聚集了許多聰明的孩子,他們常常討論時事、書籍和其他問題。在這些活動中,比爾·蓋茨常以獨到而深刻的見解博得大家的喝彩。另外家裏人還支持比爾·蓋茨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

比爾·蓋茨小學畢業後,父母在他是該讀私立中學還是讀公立中學的問題上進行了認真分析。由於比爾·蓋茨在小學時就是一名不太“安分”的學生,父母希望兒子在新環境中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上有紀律約束。當時,西雅圖有所私立中學,名叫湖濱中學,該校環境優美,師資力量雄厚,紀律嚴明,這所學校比較符合比爾·蓋茨父母的要求。

比爾·蓋茨開始不願意去,他認為湖濱中學的校規校紀太嚴格,對人約束過多,但當他聽了父母對湖濱中學優越的學習條件的分析後,還是同意了。

在湖濱中學,比爾·蓋茨雖未改掉那些所謂的“壞毛病”,但他的數學天分得到了進一步發揮。也正是在那兒,他迷上了令他傾注畢生精力的計算機。比爾·蓋茨常按自己的興趣來對待學習,凡是他喜歡的課程,他就狠下工夫,學得十分出色,反之,就一般性地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