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場持久戰,是場馬拉鬆,是從一磚一石開始累積起知識的高樓大廈。戰爭要有整體的戰略方案,長跑要平均分配體力,蓋樓要先有藍圖。同理可知,學習也離不開合理的計劃。
蘭蘭在學習上非常刻苦,成績卻一直上不去。她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計劃,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像沒頭蒼蠅一樣。學習的效果自然也跟狗熊掰苞米一樣,撿了這個,丟了那個。
人對於知識的掌握和記憶都是有一定規律的,一次記憶不了太多的內容。而蘭蘭一忙起來,就搞臨時突擊,恨不得一個晚上把整本書都通讀一遍。力沒少出,效果卻不理想。越看越覺得自己什麼都會,一考試就發現什麼都不會。她平時學習不注意對知識的積累和鞏固,一到考前就臨時抱佛腳,完全是憑臨時加深的印象來應付考試,一考完就忘得一幹二淨。時間一長,學得多,忘得也多,臨時突擊的作用就越來越小。真碰上大考,成績一下子就下來了。
不愛做計劃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心裏對自己沒底,看什麼都覺得眼生,自信心越來越差,臨場發揮也總是沒有狀態。拿蘭蘭來說,因為平時學習沒有係統,隻知道抓知識點,最終頭腦裏還是沒有把知識全連接起來,沒有形成一幅活的知識結構圖,考前就總是覺得自己有漏洞。這是一種典型的被動式學習,根本不知道要在自己的心裏建立知識庫,好像是在為別人學,效果當然就差,不管學了多少,都會很快忘掉。
蘭蘭很出力還是學不好,逐漸就覺得自己比別人笨,也不相信自己的成績能趕上別的同學。結果,就因為學習方法上的問題,耽誤了她自己的前途。並且,這種自卑感將跟隨她一生,為她帶來無數的挫折。
好的計劃是成功的一半。
小林的成績非常好,而且看上去學得一點也不吃力。她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學習應該是快樂的事,學習是為了增加快樂,而不是讓快樂越來越少。事實上,在班裏她也是最愛笑的人,時不時還來點小小的惡作劇。一到課堂上,她的眼睛就放光,舉手最多的就是她。
別的同學看她學得這麼輕鬆,簡直羨慕死了,紛紛向她請教。她則拿出了一張計劃表說:“我全是靠它。”她的計劃和別的同學不一樣,每天都用熒光筆標出了大大的“休息”和“玩”,她說:為了保證自己的自由活動和玩的時間,我必須提高學習的效率,學得越快,玩的時間越多。
在學習的部分,她從來不寫學習的時間,寫的是效果,最多的是“理解”、“運用”和“熟練掌握”等字樣。別人每天回家先寫作業,她則先複習課堂上做的筆記,對照書裏的例題,看明白了再寫作業,就能十分輕鬆地做完了。每天寫完作業,她隻用10分鍾的時間,把新的和舊的知識點都畫到一張結構圖上,是完全不看書畫下來的,畫的時候就等於把以前的知識溫習了一遍,同時把新知識和舊知識有機地聯係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