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培養孩子善於獲得成就感的好習慣(1 / 2)

如果學習是一件好的事情,那就應該從中獲得成功,獲得成就感,獲得歡樂。就像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孩子好好學習的願望。”

而如果你去問現在的孩子,他們中的大多數從學習中得到的是挫折。事實上,責罵批評孩子並不能讓他的學習成績上升,因為單純的批評並不能幫他解決自己的問題,隻能增加他的心理負擔,帶來負麵影響。

《貴陽都市報》刊發過一位中學生留給父母的遺書:

敬愛(的)爸媽:

我已不存在,請不要悲傷。我很對不起你們,請原諒。

我知道你們把我養這麼大很辛苦。但是呢,我又沒有報答過你們。我的成績從來沒好過,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我有想死的念頭,我曾經有過幾次想死,但是我還是不願意過早地死去。但是這一次,我已經徹底地絕望,並不是什麼原因,而是我已感到我是一個廢物,樣樣不如別人。而且由於沒有交成績冊和補課本,(老師)沒有(讓我)報到,也沒有(發給我)課本,今天我們班上來了個新生,侯老師對他講:“後麵的同學基本上都是差生……”我想,我已被老師列入差生行列了。我也感到很絕望。下午,我去問老師,星期一交行不行?(據同學說,他假期作業有兩道數學題沒有通過小組檢查。)老師說:“不行,今天不交星期一就不準上課。”我真的絕望了。

我也想過,我一死會給你們帶來什麼呢?有壞處,有好處,我一死,會給你們精神上加了不少壓力,好處是我一死,你們可以節約一大筆錢,你們可以不用愁我的開支,你們可以盡情地遊玩,坐飛機、坐火車、坐輪船,而不用為我擔心。我死了,也不要傳開來。因為會帶來別人所講的閑話,使你們很不好。如果真的很想我,便給我寫信,你們盡情地玩樂吧,你們也不要想不開,存折密碼是1122來生再見。

李淵

97.2.20 10:17

另加一句:媽媽,不要責怪爸爸,爸爸也不要責怪媽媽。

記住,李淵是位中學生,但他有思考和處事的成熟的一麵。同樣,在他的眼裏,人生盡興地玩樂是最大的難得、最大的幸運、最大的幸福——他因此用一句聽起來非常幼稚卻無比真誠的“你們盡情地玩樂”來祝福自己的父母。讀到這裏,我們都能感到,中國的孩子們因為上學而受到的心靈創傷是何等的嚴重!

聰聰是在美國讀書的一個初中生。一次數學期中考試,主要內容是對數方程。在英語中,log可以是數學中的對數,也可以是原木、木材的意思。考完試,聰聰在試卷上畫了一隻很善於咬原木的河狸,手中拿著一塊木頭,說:Logsatefun!(“木頭”真有趣味!)。數學考試本身得了100分,老師又給試卷上的畫“原木和河狸”加了0.2分,一共是100.2分。但是0.5分以下是不算分的,因此聰聰並沒有因為在試卷上畫這幅圖而多得了數學分。然而,這個0.2分卻表達了老師對學生的數理邏輯、形象思維和自信心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