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培養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的好習慣(1 / 2)

如果說學習是一條漫長的路,那麼學習方法就是穿在腳上的鞋。穿上合腳的鞋才能走得更遠,同樣,隻有合適的學習方法,才能幫助學生取得最大的成功。

1983年,哈佛大學教授、心理學家赫瓦·加納出版了影響深遠的《心理構架》。他指出過去我們對智力下的定義失之褊狹,人生的成就並非取決於單一的IQ,而是多方麵的智能。主要歸為以下七大類:①語言、②數學概念、③空間、④體能、⑤音樂才華、⑥人際技巧、⑦透視心靈。這種多麵向的智能觀,更加完整全麵地呈現出學生的潛力,幫助家長和老師更準確地了解學生將來可能取得哪方麵的成就。

教育對孩子最大的幫助,是引導他們走入適合自己的領域,使其潛能得以發揮,從而獲得最大的成就感。我們應該做的是減少評比,多花心力找出每個人的天賦加以培養。成功可以有無數種定義,成功的途徑更是千變萬化。現在,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同意加納的觀點,傳統的IQ隻圍繞著狹隘的語算能力打轉,IQ能夠預測課堂和學業上的成績,但對於學術以外廣大的生活領域,對於整體人生的成就,沒有多少關係。智力高的人找錯工作結錯婚,是很常見的事情。

王穎原是北京市昌平區二一學校的學生,在校期間曾多次獲得區三好學生稱號,1998年轉到北京市101中學。一個學期後,父親王升祥發現,孩子的學習勁頭明顯地低於上學期,於是在家長會上和班主任及各科老師交談,得知她不像以前那樣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了。

知道這種情況後,父親並沒有責罵孩子,而是反複耐心地找孩子談心,終於得知,王穎在模仿一種“放鬆式”的學習方法。父親說,“放鬆式”學習方法是學習方法的一種,可這種方法因人而異,對你不太適應。你是勤奮的孩子,必須以勤為本,再加刻苦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一分辛苦,一分收獲,不勞而獲是不可能的,隻有不畏艱辛,才能達到知識頂點,任何捷徑都不可取,你可以堅持你的“放鬆式”學習方法,到期末考試成績出來後,你就會馬上放棄這種學習方式。

到學期結束,果然讓父親說中了,這時的父親並沒有埋怨孩子,隻是拍拍她的肩膀,心平氣和地說:“孩子,這也是你在學習中的一次失誤,沒有選擇好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他不發脾氣,是因為知道王穎的自尊心很強。而這種點到為止、不追究根源的方法,反而使孩子很容易就接受了父親的意見,改變了學習的方式。

父親總結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會是全能,人生的價值追求主要體現在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力所能及的目標,而不是片麵地去追求完美無缺。對孩子的“過”和“失”,我們要持理解的態度,及時尋找原因,既不自欺欺人,也不將其認為是天塌地陷的大事,而是以積極的態度和方式去應對現實,教給孩子自信,去戰勝“過”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