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培養孩子及時查漏補缺的好習慣(1 / 2)

有漏洞不去彌補,漏洞就會越來越多。學習的難點不在於聽課,而在於查漏補缺。每個學生都聽同樣的課,都有同樣的問題和遺漏,誰彌補得越多越快,誰的成績就會越好。

為文、行事、做作業,一般都是按自己思路一氣完成,作文尤其這樣。然而,人的思路在很多情況下是不完善的,初步完成的作業,尤其作文,就更是需要查漏補缺,使其完善。因此,寫作者對自己的作品,往往有初稿、二稿、三稿,甚至數易其稿,方為定稿,隻有定稿,才會被作為一件產品,投遞出去。作家舒乙在《夢和淚》這篇作品中,對著名作家謝冰心老人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寫:“這就是可愛的冰心——永遠不失赤子之心,永遠追求完滿和美好,永遠充滿朝氣,不管有多少艱難險阻,無所畏懼……”這裏的“永遠追求完滿和美好”,便是我們為文、行事、做作業時的一種重要境界,要做到這一點,每次對所做作業的查漏補缺是少不了的。

2002年暑假後開學不久,北京市某重點中學高二四班的語文課上,在語文老師的指導下,全班同學正在對班上潘朔同學的暑期作文《夏遊金刀峽》進行討論,在老師和同學們的高度評價下,潘朔同學應邀對這篇作文的寫作過程進行了介紹。她說,這篇作文的初稿,隻有600多字,隻是簡單地對位於重慶北碚區的這一著名旅遊景點作了簡單的介紹,既不生動,也不感人。但有了起碼的方位、距離和主要景點,如自生橋、深水潭、梭板瀑布等。寫完初稿一檢查,發覺自己遊金刀峽時所記載、收集的一些重要資料和數據都沒有用進去,使文章看起來非常平淡。於是她寫二稿時便補寫了“是北碚這一著名旅遊風景區於1998年5月新開辟出的一處地縫陸峽的奇景與妙景。它集原始的地縫深穀、秀美山泉、多姿飛瀑、幽深洞穴、茂林修竹、碧綠苔蘚和寶石般澄澈明淨的綠潭與百變萬千姿態各異的峽壁鍾乳石為一體,成為重慶市旅遊探險、回歸自然、尋找天然野趣的一個絕妙所在”。這就把金刀峽的具體開發時間和旅遊資源特征集中介紹了出來,應該說,潘朔同學運用查漏補缺的好習慣,使文章具體了,確切了。後來,她又補寫了金刀峽所在的皮家山屬《紅岩》小說中雙槍老太婆華鎣山遊擊隊出沒的地方,是華鎣山的西南麓,海拔高度是825米。補充了“堪稱集山、林、瀑、泉、洞、峽、潭於一體,以峽奇、山險、水清、瀑多、潭碧、洞幽吸引著萬千遊人”。這樣補寫後,這篇文章本可以交卷了,而且文筆不錯,寫得很美。可正待她抄寫好準備交給老師前,忽然檢查到還少了點什麼。她終於想起在山上的篝火晚會上,當地老農講了一段金刀峽的傳說故事,經過她組織裁剪後,最後又補寫進了這麼一段:“當年隋末大亂,華鎣山亦戰事連連。忽一日,義軍大敗,一首領被隋軍緊追於皮家山上,眼看將被隋軍大將軍追上,他便於戰馬之上將手中金刀望空一拋,欲輕身再逃。豈料寶刀拋出,金光四射,不僅耀花了追將之眼,且寶刀落處,硬生生將大地劈開,成為首尾不見盡頭的地縫深穀,遂將追兵隔在對麵,從此便在這皮家山上,留下了這一道陸上大峽。人們便依此傳說,稱其為金刀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