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培養孩子晨讀的好習慣(1 / 2)

諺語,是一種民間的集體創作,這是從文學創作的角度來說。從人類集體的創造上講,諺語是大眾對生活的觀察、感悟的結晶,是最好的警句格言。“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這句諺語,是中國人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我們從小就從父母口裏聽得,並一直成為激勵我們珍惜大好光陰、努力讀書學習、勤奮做人的諄諄教誨。

春天,是萬木複蘇、充滿生命力的季節。春播、夏種、秋收,我們的祖先最知道春天的可貴。清晨,是一天中最好的時刻,這是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24小時為一個晝夜,白天,我們忙於工作或功課,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勞其心誌,累其體膚,身與心都處在高度運轉之中。作為學生,每天有滿滿的課程,大量的作業和太多的思考,使我們的頭腦與思維不得閑。白天,我們的大腦已被太多的信息、太多的思考、太多的問題擠得太滿。因此,一天緊張的工作或學習下來,我們會感到疲倦,需要休息,需要睡眠。於是,夜晚的睡眠必不可少,以使我們的精力得以恢複。經過一夜的睡眠後,當我們清晨醒來,腦子會是一片清新,當天的記憶還是一片空白。這就好似一張白紙,好似最新最美的圖畫。再加上,早晨的空氣經過了一夜的淨化,也是最清新的時候,特別讓人感到清醒。人的精力就像上緊了弦的發條,充沛而且旺盛,在淡淡的晨霧或晨光中,我們最應做的便是閱讀。

晨讀的效果,比一天中任何時刻都好,既少雜念,易於理解,又無記憶負擔,最能留下清晰、深刻的記憶。晨讀一遍的效果,會比白天在嘈雜聲中讀10遍都好。正因如此,古人、今人都有晨讀、晨練的習慣,也才有那句“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的經典之言。

一位高中同學在一篇名叫《快樂的晨讀》的作文中這樣寫道:“清晨,我被窗外竹林中清脆婉轉的聲聲鳥鳴喚醒,睜開雙眼,已見一抹晨曦從窗戶中射進來。我趕緊起床,搞好個人衛生,便拿了書坐到向著東方的陽台上,細細讀起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麵,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間……’讀著讀著,我竟沒有意識到這是在做功課,因為老師布置了這一課《荷塘月色》的精彩段落要求默寫。我這時讀來,感覺是在清爽宜人的晨曦中享受名作,品味生活,毫無一點累與悶,反而是一種快樂,兩遍讀完,我竟可以背得。我又一次享受了晨讀的美味。我於是在心裏感謝我的爸媽和我自己,讓我從上初中起,就養成了這一良好的晨讀習慣。”

這位叫李娜的同學說,幾年來的每日晨讀,她從未間斷過。她為自己算了一筆晨讀的賬:她每天晨讀15分鍾,一年便相當於有了將近122節課的快樂的閱讀,幾年來,她從相當於幾百節晨讀的閱讀課中,不僅熟悉了課文、定理、定律,更大大豐富了自己的課外閱讀——詩詞閱讀、名人名言與名著的閱讀。這使她真正嚐到了讀書破萬卷的好處。在晨讀中,她豐富了自己的知識,積累了大量的詞彙,陶冶了美好的情操,享受了清新怡人的上千個美好清晨。這不僅有助於學習,更有助於養成自己良好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