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培養孩子正確書寫的好習慣(1 / 2)

書寫,是一個人的第二麵孔。父母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書寫能力,尤其是剛上學的孩子。字不一定漂亮,但一定要工整清楚。

在信息大爆炸的年代,父母都麵臨著一個可能,即他們所教授的東西很快就已過時,成為曆史。有一點是肯定的,父母都認為兒童不應花太多的寶貴時間練習機械的技巧,其中包括書寫。由於生活和社會的命運似乎不依賴於書寫,他們給書寫設定了一個更實用的標準——達到可辨認的程度。但有些孩子連這一點都做不到。

有的孩子不愛“寫字”,父母就要引導。有一位叫揚揚的孩子,每次做功課都是在哭聲中進行的,最後再麻煩姐姐“收拾殘局”,直到三年級下學期,他才“慢慢”習慣自己做功課。當時有位老師告訴他:“字寫得不錯,不過如果是老師,可能會寫得再幹淨一點,你不妨試試看!”老師又說:“字不在漂亮,但一定要工整,清楚。”從那一次以後,姐姐就不再是他的超級替代手了。也就是說,老師不著痕跡的“鼓勵”,讓他開始覺得寫字也有一點點好處。

下麵是一位母親幫助孩子積極參與書寫的例子:

她的孩子希望學寫自己的名字“樂善”。母親說:“你的名字寫出來是這樣的,看著我寫。(在一張大紙上用彩色鉛筆寫)(念出每一個偏旁)我們來數一下有幾個偏旁。(演示給孩子怎樣識別偏旁)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哪些偏旁是相像的。(幫助孩子注意到兩個偏旁ノ)你是不是要自己試著寫呢?(這給孩子一個機會審視紙上的感覺區域)寫給我看哪一個偏旁最先出現?(幫助孩子識別ノ,將其餘部分遮蓋住)你開始寫之前能不能告訴我ノ看起來是什麼樣的?”

孩子:“嗯,它有點像眉毛,又有點像胡子。”母親:“你看得很仔細呀!你要不要先寫出第一筆?”

孩子們寫字一般喜歡從下向上寫,要鼓勵他們從上向下寫。這是視覺分析的第一課,訓練孩子在做事情前先對外界的信號進行分析和組織。你有沒有意識到這樣做,使孩子在這件事上覺得自己有控製權,他不僅僅學會複寫一個字母,同時還在學習用感官進行分析的技巧,還在進行口頭的信息轉換。這種學習能夠幫助他記得更牢,並避免在閱讀時對相似的字母有識別的困難(如N和M)。大多數學校不會用這種方法教孩子書寫,因此這是父母可以發揮獨特作用的地方,但一定要等到孩子足夠大(大約4~5歲),這樣你同孩子都可以得到一個成功的享受。

感性學習的原則也可應用於還沒有養成良好書寫習慣的年齡大一些的孩子身上。有些十分聰明的孩子卻對字母的組成形式感到困難,許多孩子在小學的高年級,甚至初中時,仍然在這樣一些細節處掙紮,如M和N中有多少轉折等。如果你能細想一下這些字母在印刷體和草書中有多麼不同,這樣的困惑就很容易消除了。對字母和單詞的“視覺記憶”每個人都有很大不同,這對書寫和拚寫有明顯影響。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寫得一手漂亮的好字,孩子也不例外,但是字寫不好與很多因素有關。對於低年級孩子而言,他們的小肌肉發育尚不完全,手部精細活動不協調(不同的兒童存在著一定差異,但整體發展的規律是這樣的),因此,寫作業時即使有寫好的願望,書寫質量依然較差,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孩子寫字非常賣力氣,有時本子都被字跡穿透,一有錯字就拚命地擦,最後弄得本子又黑又破,字還是歪七扭八的;有的孩子書寫差與坐姿、書寫姿勢的錯誤有關,例如:歪著(或趴著)身子、本子沒有放正、頭和書本的距離過近、執筆姿勢的不正確等;字的筆順、筆畫、結構掌握不好也是書寫差的原因之一;另外,有的孩子為了及早完成作業,隻求寫完,這種孩子雖然能把字寫得較好,但對書寫沒有一個認真的態度,因而造成作業質量低下。